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9月23日电(记者张新新)9月23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甘肃·祁连山论坛”闭幕。本届论坛围绕甘肃经济、社会、生态、脱贫攻坚等领域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汇聚多方观点、交流前沿信息,多维度解析新形势下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与机遇、前景和未来。现在一起来看看论坛上专家的妙论吧。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廖林: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国内产业链补弱、补短和补漏,为中西部地区带来广泛的产业发展机会。甘肃有着地理上的区位优势,建设以兰州为中心、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网络体系,成为“一带一路”西北陆海联运战略枢纽。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
——区域发展应跳出区域的思维,从国内、国际大循环上,从各种更大的舞台、更大的发展背景上,来寻找机会。甘肃地大物博,但戈壁滩多,戈壁滩如果在新能源上能够起作用,那是一种得天独厚的资源,其他地方都很难有这样的条件。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
——甘肃应树立在超常规发展中守正出奇的指导思想。所谓守正,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放生产力的关键。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院长周月秋:
——当前,“一带一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有利于增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也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下一步,甘肃可以更好地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传统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创新和外向产业拓展等方面,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
——兰州可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青云之志。虽然存在差距,但兰州在未来是有机会有条件去努力追赶的,兰州的发展思维要树立这样的高远志向。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
——数字经济也好,数字基建也好,对于欠发达地区,这又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甘肃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传统产业现在已经处于发展的天花板,因此,必须要换轨推动、打造甘肃资源的新优势。甘肃下一步如何开放天空,如何开放电子商务和数字网络,如何开放物流大通道,是甘肃在新时代通过开放打造资源新优势中要注意的地方。
海升集团董事长高亮:
——在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大背景下,在全国消费升级的大的产业背景下,甘肃具备成为全中国最优质的菜篮子和果园子的条件,应该把这两个产业做大、做强,这也是甘肃富民脱贫的主要抓手。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孙万仓:
——甘肃土地大部分是一年一熟。一年一熟的土地使用现状就使得冬季土地是闲置的,如果能把这一部分土地利用起来,寒旱农业就会上一个台阶,还能把甘肃的农村打造成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之一。
甘肃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东明:
——无人机行业或许是甘肃省未来发展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无人机作为未来高科技的智能化的生产工具,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以及工业制造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