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5月2日电(记者张文静)兰州大学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及中亚干旱区过去气候变化模式及驱动机制等方面取得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重建了过去13万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及中亚干旱区降水变化规律,探讨了东亚夏季风及西风环流对我国不同区域降水及环境变化的影响机制。
该研究负责人、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国强介绍,青藏高原东北部及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脆弱,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研究这些地区的降水来源以及降水变化规律对于理解当前该地区的水循环、预测未来区域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李国强告诉记者,已有的观测资料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及中亚干旱区等欧亚大陆的降水主要由东亚夏季风和西风环流控制,但对于东亚夏季风和西风环流在更长时间尺度内如何影响这些地区,目前尚未达成共识。该研究团队通过长期系统野外采样及实验室工作,结合古气候代用指标及模拟分析,摸清楚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及中亚干旱区在更长时间尺度内的气候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
这项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在过去13万年,降水由东亚夏季风控制,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输送;而中亚干旱区在过去13万年甚至更早的时间由西风环流控制,从北大西洋输送。
“弄清楚降水变化的驱动机制,可以为未来预测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我们的预测显示,未来,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仍将受控于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而中亚干旱区依然主要受控于西风环流变化。”李国强说。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持续近十年,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多家国内外单位共同参与,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等资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第四纪科学评论》。(完)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