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两当县张家村驻村帮扶队队长蔺辉刚

时间:2016-09-12 16:4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秩名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张家村,两当县张家乡唯一的贫困村,地处陕甘交界秦岭南麓,全村共有农户152户,人口538人,其中贫困户52户,193人,耕地面积155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籽及核桃、木耳、香菇、中药材、苗木等农作物。这里大山环抱,森林茂密,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很艰苦,很多人想走都走不及,可在2015年7月,随着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张家村却迎来了一位新“村民”—甘肃省有色地勘局人事处副调研员,张家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蔺辉刚,他的到来,为张家村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深入群众,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初到张家村,蔺辉刚了解到张家村地处林区,交通不便,当地群众主要以务农及打工为生,土地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生活比较困难。村民因病、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等原因,脱贫致富的步伐一直比较缓慢,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顾劳累,接连几天与驻村帮扶工作队2名队员一起走村串户,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开展贫困户调查摸底,从此,在张家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处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走遍了全村52户贫困户,全面掌握了贫困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了可靠依据。入户的过程中,他还将印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的“连心卡”发给群众,让群众记住他们,有困难随时能联系上他们。通过调研摸底,他与接触到的村民交朋友,实打实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把这样的驻村帮扶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


  产业示范,让群众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张家村之所以为贫困村,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没有产业支撑。作为村民发展的领路人,蔺辉刚通过初期的调研发觉,张家村植被覆盖好、气候湿润,发展食用菌、核桃、育苗和土蜂养殖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他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发展这些特色产业,并利用产业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组建小康互助组。通过“1+1”“1+N”“N+N”等模式,产业大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形成产业发展互助组,由他们带动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在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出台后,很多农户不愿意贷款,他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深入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最终贫困户全部加入了9个小康互助组,共计协调落实贷款195万元,打消了大家发展产业的资金顾虑。


  产业发展起来了,产品不能变现也是个问题,因此,销售环节也很关键。他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利用网店、微店等渠道帮助农民销售香菇、土蜂蜜、核桃等土特产,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提振了他们发展生产的信心。


  项目带动,改善设施让群众得实惠


  近年来,在张家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在联村单位的帮助下,张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村组道路和院落仍然需要硬化。作为队长的他一刻也闲不住,积极协调落实民生项目,利用50万元财政资金对张家村排水渠进行维修、对寺沟组连接道路进行硬化、安装了道路绿化带护栏。为了破解村里的发展难题,他组织召开党员代表座谈会,征求村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大家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在他的协调下,公路漫水桥太低,下大雨小学生无法通过的问题,组织施工队搭建了简易便民桥。


  他还积极帮助联系省城有实力的企业家到张家来投资,引进先进技术,种植羊肚菌,发展食用菌产业。拟投入巨资打造黑河森林公园景区,发展旅游产业。


  真心帮扶,为群众送去关怀和温暖


  逢年过节,他会积极联系双联单位开展送温暖活动。“六一”儿童节,为张家村小学的学生们捐赠“爱心大礼包”等节日慰问品。冬季为联系的村户采购了30吨生活用煤,春节前夕为5户特困户送去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等生活用品。


  今年春耕在即,他积极向单位争取,从张掖为种植户采购了质量上乘的油葵种子,并为他们配发了化肥,总价值一万多元,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很好地保障了春耕生产。


  智力扶贫,增强群众发展的后劲动力


  对于扶贫来说,眼前投入固然重要,但是思想上的穷根不挖,难以实现长远的发展。因此,坚持“输血造血”并举,“启智扶志”齐抓,才能增强全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帮扶工作中,蔺辉刚对教育问题最为关心。他主动到张家村学校了解情况,新建的幼儿园很漂亮,但是孩子很少,小朋友使用的是小学生的课桌椅,教学教具和幼儿玩具基本没有,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去后他立刻在朋友圈发布了爱心捐赠玩具教具倡议书,由于扩散范围有限,准备不充分等原因,最终未能成功。随后,他把这个情况向单位领导做了汇报,单位领导很支持,目前此事正在落实当中。为了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鼓励务工青年回乡创业,从县上有关部门邀请技术人员进行劳动力培训,培训项目主要有食用菌种植、土蜂养殖、土鸡养殖及电焊工、钢筋工、瓦工等,经过一周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共计培训劳动力420人次,增强了农村自身的“造血”能力。他还联系双联单位省有色地勘局,动员广大职工为张家村捐赠各类书籍600余册,这些图书能够很好地充实农家书屋,并将极大地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


  努力就有结果,付出就有回报。如今,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昔日落后封闭的张家村正在悄然改变,村“两委”找到了引领发展的方向,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张家村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蓬勃向上的新农村景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及队长蔺辉刚的辛勤付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两当县在脱贫攻坚中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
  • 两当县再度荣登“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单已连续四年上榜
  • 甘肃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农行西和支行三农服务中心主任王欢明
  • 扶贫帮困解民忧爱岗敬业创先进——记两当县先进个人潘荣虎
  • 甘肃脱贫攻坚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之三十蜜环菌焦小梅的中国梦
  • 甘肃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张金霞——“爱心天使”行动诠释奉献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