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张金霞——“爱心天使”行动诠释奉献

时间:2016-09-26 16:2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秩名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社会人士说她是爱心救助的“牵线人”;农民群众说她是老百姓心中的“大好人”;同事说她是平凡人中的“大能人”;爱心人士说她是同行中的“热心人”。她,就是清水县财政局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副主任张金霞同志。青年张金霞,发起创建清水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救助网站,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积极开展贫困儿童救助活动。在她的积极倡导下,先后有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爱心人士与清水县18个乡镇的1400多名贫困儿童结成了“一对一”爱心救助对子,截至目前已资助书包、文具、书籍、衣服、食品等各类学习生活用品13万多件,资助资金200多万元。“互联网”的巨大潜能被她挖掘得淋漓尽致,真是:好一场公益的精准扶贫!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她十几年如一日,全身心扑在救助贫困儿童、关爱下一代的慈善事业中,将其当作自己的份内之事、应尽之责、生命之趣,以自己一颗火热的爱心不断传递着社会温暖和人间光明的正能量。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的15年里,她坚持不懈地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对一”救助贫困失学儿童活动,用爱心谱写一曲曲感人的乐章,用爱心结出一个个丰硕的荣誉之果,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助人为乐的博大胸襟和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先后多次被省市县表彰奖励。


  爱心救助的“牵线人”


  2001年,张金霞从清水县财政局调入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LPAC项目工作。在深入项目乡、村发放小额贷款、帮助贫困妇女创收的过程中,她目睹了许多贫困家庭的现状,尤其是孤儿、单亲家庭因生活困难、家庭变故无法供子女上学,部分在校儿童时刻面临辍学,她深受触动,从那一刻起,她就走上了救助失学儿童的漫长之路。


  2010年,她参加重庆国际项目管理培训时,在班上做了一个贫困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的调查课题演讲,一位国家扶贫办的朋友告诉她:“做公益要高调宣传,低调行善,要用网络、媒体宣传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正能量的传播,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和影响社会上更多爱心人士一起努力。”这个建议对她影响非常大,更坚定了她要走的路。她乐于助人、扶危济困的精神,架起了爱心人士和贫困儿童之间的“连心桥”。15年来,张金霞利用电话联系、散发儿童资料、创办贫困儿童救助网站等形式,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贫困儿童。


  老百姓心中的“大好人”


  2015年开始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张金霞担任新城乡王窑村第一书记。王尧村位于清水县东北方向21公里处,全村辖6个自然组,界内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当她了解到村里有十几位孤寡老人和12名单亲的贫困儿童生活困难时,她和志愿者按照入户走访的情况,联系了江苏宜兴的潘慧等爱心人士,为老人们送去了过冬的棉衣、食品和慰问金,为12个孩子每年提供3万元的生活资助,并为王窑村小学的全校孩子捐赠了校服、运动鞋和大批学习用品。张金霞经常到村里宣讲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并和群众一起讨论制定帮扶计划,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扶贫户的家里,处处活跃着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身影。村民们看到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高兴的说:为民解忧,为民谋福,这才是我们老百姓的好村官!


  为了摸清更多贫困儿童家庭真实情况,张金霞和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挤公交车、骑摩托车,甚至徒步几十里,很是疲惫,但一想到那些贫困儿童,张金霞就忘记了辛苦,忘记了疲劳。伏浩杰是白沙乡汤浴村的一名孤儿,爸爸在他未出生时去世,妈妈生下他后回了山东,再也没有回来,他一直由多病的奶奶和爷爷抚养,家里的老房子破的漏雨,家境十分困难。她联系北京的袁羽资助小浩杰,当她们把救助金、食品和过年的新衣服送到孩子家中时,伏浩杰的爷爷感动的泪流满面,一个劲儿地说“你真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大好人”。10多年来,她和志愿者走访了18个乡镇的3000多户贫困家庭,建立贫困儿童救助档案2000多份,救助贫困儿童1400多名。每当在村里调查、回访,有孩子会把核桃、苹果等小物件悄悄的塞到她手里以示感谢,张金霞说:“每次遇到这种情形,她都会被孩子所感动,因为给予比索取更能让人感到快乐”。


  同事眼中的“大能人”


  为了让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行列,张金霞创建了清水县贫困儿童救助网站,在互联网上向全社会发出了《救助贫困儿童倡议书》。她在倡议书中写道:“个人的力量是极其微薄有限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召唤社会各界有爱心的人,一起参与到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行列中来,让爱的阳光和希望的雨露洒遍清水大地的每个角落,使贫困家庭的孩子们都能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她共发出救助资料2000多份,倡议书1000多份,为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提供了救助渠道和线索。2014年,在清水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她和志愿者申请注册了清水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资助协会,对资助活动进行了更规范化的管理。目前,清水县贫困儿童救助网站参与人数达到2000多人,日访问量达300多人(次),成为救助贫困儿童的有力平台。


  随着爱心救助参与人数的增多,为消除他们的思想疑虑。一方面,她在救助网站上公布了个人详细资料,并将贫困儿童档案、资料、照片、学校负责人、家庭联系方式提供给已确定的资助人,让资助人自主确定救助方式,以“一对一”的形式开展救助,直接将救助金及物品发放到贫困儿童手中,为资助人与贫困儿童家庭、学校之间建立了“面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部分资助人不愿透露个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直接将救助金汇到她的个人账户,将救助用品寄到她所在单位,针对这一情况,她通过网站多次与资助人进行沟通,及时将救助金及救助用品发放到被救助儿童手中,并将物资发放照片反馈给资助人,使救助工作公开、透明。她虽然工作特别忙,但从来没有停止救助工作,在网上加班加点主持她的三个爱心救助群。现在,周围的同事只要提起张金霞,没有一个不佩服的,都夸她是一个“大能人”。


  爱心人士心目中的“热心人”


  在多年救助行动中,她常说:“救助工作只能帮助贫困失学儿童暂时完成学业,要彻底改变贫困儿童家庭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为此,她和同事多次深入贫困儿童家庭,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鼓励其发展产业。并协调邀请农业、畜牧等部门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创收渠道,增加收入。


  只要人人伸出关爱的双手,世界就会多一份光彩。她说:“1000多个孩子的救助仅凭我一人之力难以承担,我只是在传达了一种精神,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爱贫困失学儿童……”。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她不求回报,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动着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救助行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美德。


  精准扶贫既是“体力活”,又是“脑力活”、“技术活”,光靠行动不行,还要靠智慧。而青年一代思维活跃、敢想敢干、敢闯敢拼、激情四射,有知识、懂技术、能奉献,甘肃精准扶贫的战场上需要更多青年“张金霞”,扶贫任重道远,更加需要上下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助推扶贫攻坚。随着更多“张金霞”的涌现,精准扶贫必然写满辉煌,更加绚丽璀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唯一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陇明公”上线运营
  •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6.2亿元人民币
  • 甘肃省超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复工
  • 甘肃省已完成春播面积1326.2万亩
  • 2020年夏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通知
  • 甘肃助力白俄罗斯抗疫“甘肃方剂”将于本周抵达明斯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