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1月18日电(记者冯维健刘桃熊)以“融合创新数字赋能”为主题的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18日在河北石家庄落幕。三天来,智慧思想交融碰撞,数字成果轮番亮相。记者在会场内外感受到,蓬勃发展的数字科技与生活深度融合,曾经虚无缥缈的数字经济正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无人驾驶、5G智能巡逻车、智慧操场、VR课堂……本届博览会上展示的许多数字技术,经过科技成果转化,如今已经实现产业化落地,进入百姓生活。
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一辆无人零售车承担售卖工作。车辆搭载的全方位感知系统、高算力处理器与自动驾驶算法,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行驶过程中,不时有顾客招手,扫码购买商品,犹如小型移动超市。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它和智能手机一样要重新定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称,如今智能手机的通话功能只占很小一部分,主要是帮助人们生活。未来汽车也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是交通、能源和信息的融合。
工作人员展示5G远程驾驶系统。新华社记者金皓原摄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一辆5G智能巡逻车行驶在道路上,车顶安装的全景高清摄像头沿街拍摄。网格员马志伟在手机上就能查看AI巡逻车发来的“城市体检报告”。“如今,现场协调、指挥引导、人员调配从依靠经验判断变为数字分析,行政效率大大提高。”马志伟说。
戴上运动手环,心率实时呈现;动作不规范,系统自动给出改善方案……随着“智慧操场”在国内很多学校投入使用,体育老师的口哨和秒表“下岗”了。
唐山市第四十九中学学生冯硕最近迷上了去智慧操场练跳远。AI系统根据他腾空高度、起跳角度、摆臂幅度给出意见后,他反复练习,跳远成绩提高了40厘米。
专家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从多点应用走向系统融合,基础教育正向智慧教育新形态变革转型。在廊坊市第六中学虚拟创客教室,学生平若语戴上VR眼镜,眼前呈现出精彩的课本剧场景。“官渡之战的模拟情节太真实了,每个画面栩栩如生,就像身处其中。”
“借助VR技术,课堂成为智能互动与沉浸体验相结合的环境,学生感官被调动。通过视、听、触、学相结合的情境,课程难点得以可视化。”廊坊市第六中学副校长张建文说,目前语文、英语、物理等学科教师开始尝试虚拟创客教研。
本届博览会前夕,跨越千年的邢台巨鹿宋城遗址文物,经过数字化还原、复刻,被打造成精美的数字藏品,在互联网平台“上架”,众多爱好者纷纷兑换,实现“破圈”传播。
工作人员通过AR探索镜获取文物信息。新华社记者金皓原摄
“文化遗产不能再生,也不可永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说,要利用测量、遥感、计算机视觉、云计算等技术建构数字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在数字空间中永生。
本届博览会上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全行业平均渗透率由24.7%提升至38.3%,数字经济与各行业融合度不断加深。
儿童在体验虚拟现实与交互展示技术。新华社记者金皓原摄
借助数字IP与数字化技术,很多旅游城市正在打造沉浸式剧场、VR超实景演出及周边衍生业态,数字景区、数字酒店、数字文化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专家指出,数字经济正进一步打破文旅产业的界限,为文旅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