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从全国两会看乡村振兴发力点

时间:2022-03-09 14:5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如何更好保障14亿多人“到点开饭”?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振兴如何发力?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保障粮食安全:守底线还要有成色

  
  2月22日,高地隙植保机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新村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柴婷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
  
  尽管去年我国粮食生产第十八年丰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还面临不少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不容任何闪失。

  
  1月15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和阳镇东侯庄村党员干部在农户的大棚内了解水培蔬菜生长情况。新华社发(张驰摄)
  
  针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一系列部署:“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一系列有力举措和明确要求彰显端稳饭碗的决心。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东北林业大学教授赵雨森委员说,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粮田必须是良田。
  
  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等系列举措,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在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查看玉米种子发芽实验结果(2020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委员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为农业注入科技新动能,从高度依赖化肥、农药等投入追求高产到依靠科技强农,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
  
  政府工作报告紧盯“种粮人”和“抓粮人”,明确提出发放农资补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等,落实“米袋子”“菜篮子”的责任。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当前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让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巩固脱贫成果:兜底要牢产业要旺
  

 
  2月28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锦屏镇中坝社区,村民在地里劳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永红摄)
  
  3月,春风已到乌蒙山。看着家里的一箱箱蜜蜂,从脱贫不稳定户中“销号”的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坪上镇脱贫户徐正明笑开了花,“去年我家蜂蜜就卖了4万多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徐正明家所在的昭通市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去年以来,昭通精准动态识别“三类对象”,以产业帮扶、兜底保障等举措及时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代表说,下一步要通过线上受理和线下排查“双线并行”,健全常态化监测预警帮扶机制,坚持做到不漏1户不漏1人,分类采取帮扶措施,彻底消除风险隐患。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2月15日,在山东五征集团山拖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装配农用拖拉机。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安徽省六安市委书记叶露中代表说,产业兴旺关键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人才+园区+市场+龙头企业”持续做实农业产业。
  
  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脱贫地区面临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特色农产品的出路在哪里,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必须加快现代经营主体的培育和经营体系的构建。”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委员建议。
  
  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郭大进认为,要重点做好就学、就医、就业保障和产业支撑,做实精细化管理服务,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启动乡村建设:补短板还要提“颜值”

 
  
  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长凝镇方泡村田间收割小麦(2021年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中生态振兴的载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村民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镇蛮子坨村内休闲(2021年8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从源头端着手。”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代表注意到,报告的部署直击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也为农业类市场主体参与乡村建设指明方向,“我们探索推广‘养殖—粪肥—生态农业’的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经历脱贫攻坚,环境美化了、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乡风和谐了。”来自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陈飘代表最大的心愿是带领村民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2月11日,无人机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无人农场”喷洒除草剂。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代表委员认为,在开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新征程中,要进一步破解技术支撑不足、农民参与不充分、长效机制不健全等瓶颈。对此,陈飘建议,乡村建设要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激发自觉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今年他们将通过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强化基层党建: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崔家庙镇前砖门村农民在麦田收获小麦(2021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代表说,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的“密码”之一就是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这是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上林村(2021年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向改革要动力。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对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部署。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冉慧代表认为,乡村振兴阶段,推进农村改革,释放生产要素活力,更需要党组织引领和带动。
  
  对基层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
 
  
  这是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的跨县易地搬迁安置区靖安新区(2021年2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殷殷嘱托汇聚起实干苦干的磅礴力量。来自临沧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姜建萍带来好消息:沧源以边境村为重点积极谋划227个项目,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姜建萍说,在脱贫攻坚阶段探索总结的“五级书记抓扶贫”宝贵经验,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上继续发扬光大,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记者侯雪静、杨玉华、吉哲鹏、杨思琪、字强、周闻韬、邵琨、戴威)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从全国两会看正确认识
  • “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从全国两会看正确认识和
  • 从全国两会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 两会故事·民主的样子丨这位代表持续呼吁十年 为了新生儿更加
  • 两会现场速递|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基层代表比例有望继续上升
  • 镜头里的总书记两会故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