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人员虽精简 便民服务却锐增
大西北网讯 铁路西村街道由1980成立,经过15个居民委员会到精简为8个社区,再精简为现在的6个社区,34年的变更。虽然,街道人员一再减少,但街道每一个工作人员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使社区建设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光抓硬件建设还不够,必须强化工作管理,依靠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出成绩。近年来,铁路西村街道以便民、利民、为民服务为主线,深入开展下沉式服务、参与式治理等活动。近日,鑫报记者走进铁路西村街道采访他们便民服务中的“加减法”。
NO.1 西村社区深化“民情气象站”
“家里的下水堵了,麻烦社区帮忙找个师傅修一下,谢谢……”这是出现在西村社区“民情气象站”留言班上的一条居民留言。社区工作人员看到后,马上给登记在社区的有修理水管技能的张师傅打电话,电话里约定好时间后,社区工作人员将张师傅领到居民王奶奶家,短短的2小时的时间,王奶奶家的下水通了。“像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社区其实时有发生,社区才想到成立这么一个‘民情气象站’将有技术可以帮助其他孤老和有困难的居民登记在册,居民将需要的帮助留在留言版,我们帮忙联系上门服务,彻底打破原来的管理模式,形成居民互助。”
NO.2 和政西街社区助残有一套
和政西街社区辖区内,残疾人数量较多,根据这一现状,近年来,和政西街社区成立了助残协会,组成专门力量开展残疾人工作。协会从残疾人及家庭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LED显示屏和社区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面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并动员全辖区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残疾人事业,营造了全社会关爱关注关心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现在社区里上到书记、主任,下到综治员,志愿者都参与进来,希望能为残疾居民提供更温暖的阳光服务。而社区号召残疾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为大家服务。” 社区李主任对记者说,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好多措施其实都是通过残疾人刘育才专干与残疾户接触,及时反映上来的情况而制定的。因为刘专干本身是残疾人,他更了解残疾人的想法,更明白残疾人的困难,所以,刘专干在社区助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直在和政西街社区的居民之间传颂。两个原本完全不相干的人,其中一个患有精神二级残疾,另一个是普通的社区计生专干,但9年来,她们之间却培养出斩不断的亲情。
56岁的张焕江患有精神残疾,身边无一亲人、常年1人居住。自2004年起,社区的工作人员段晓慧就开始负责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她像家人般照顾着这位胡言乱语、满街疯跑的精神病患者,用爱无私庇护着一个与她非亲非故的人。
有着亲切和蔼的面容的“邻家大姐”段晓慧主要负责和政西街社区的计生工作,“张唤江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因失恋患上了精神病。自从她生病后一直独居着,无亲无友,没人照顾,病情也时好时坏,一受刺激就到处乱跑,段晓慧看她可怜,就经常去照顾她……每逢传统节日社区都将关怀和慰问送到家中。” 社区李主任说,虽然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段晓慧一干就是9年。
段晓慧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感染了社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积极投身到帮扶救助行动中去。社区还帮助张唤江找到了失散的姐姐。姐姐看到社区和社区干部对其妹妹无微不至的关怀非常感动,还为社区送上了一面“情系社区居民、为残疾人解难”的锦旗。
NO.3 居安社区有个少年宫
居安社区是街道辖区内小学最多的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中,孩子的问题也相对较多。于是社区通过多年打造“教育型”社区。每个周四的下午,社区的赵程大爷总会搬个小凳,坐在阳台上,看着与自家一道马路之隔的铁四小学师生们的武术练习。敏捷的动作,挺拔的身姿,嘹亮的声音……让赵大爷感到心情格外地舒畅。“我孙子就在这个小学上学呢,他们学校里开展的活动可丰富了,我家孙子周末都不愿待在家里,总想去学校玩儿。”
这是居安社区与铁四小联合组织的“社区少年宫”,是社区“小手拉大手、争做合格小公民”的重要部分。居安社区是铁西街道的教育型社区,三年来与铁四小合作,唱歌、跳舞、武术、画画、书法、下围棋……这些需要家长们付出精力和金钱、并且要逼着孩子们学习的特长,在社区少年宫都成了常态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样或者多样,而社区少年宫的老师们也根据自己的专业,给予孩子们悉心的指导。无论是学生、家长、学校还是社区,社区少年宫不仅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园地,也成为社区工作更加便民化的综合体现。
NO.4 牟北社区出没的“拼菜”一族
铁路西村街道牟北社区的“拼菜”一族,已经“拼菜”多年年了,这两年里大家通过“拼菜”邻里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通过拼菜如今居民的距离越来越近。
“拼菜”想法的起初,是社区考虑到辖区的困难户与孤寡老人较多,菜价贵时给他们生活带来不少负担,社区便于菜商联系,以批发价批发一些困难居民想要买的菜,减少他们的负担。
参与拼菜多年的刘阿姨告诉记者:“‘拼菜’的居民越来越多,大多数是老年人,通过‘拼菜’大家都互相结识,有的还成了很好的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谁家有个事,大家都愿意帮忙。”
采访中一位王大爷告诉记者他与刘大爷也是通过“拼菜”认识的,本来同住在一个院里的老哥俩,由于年龄大很少出门,可现在却成了很好的朋友,平日里出来一起下棋,打麻将。两位大爷都是和老伴生活,儿女们过年过节才回来,家里要是有什么急事,四位老人就相互照顾一下,去年冬天,王大爷不小心在家里跌倒,虽然摔得不重,可毕竟年龄大了,当时起不来,王大妈怎么扶老伴也扶不起来,情急之下,王大妈给刘大爷家大了电话,刘大爷和老伴赶来帮着王大妈把王大爷扶到了沙发上。王大爷的儿女赶来时,看到父亲安好,也是非常感激刘大爷老俩口。
NO.5 牟东社区“便民服务直通车”开进百姓家
“你是牟东社区卫生服务站吗?我高血压犯了,请快给我送点药来!”牟家庄东社区68岁的杨存彦老人情急之下拿出“便民服务直通车”服务卡,拨打求助电话……
几分钟后医护人员赶到了杨存彦老人家里。如今病情有所缓解的杨存彦告诉记者,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加上年龄大了,去医院就诊行动不便,自从有了社区“便民服务直通车”服务卡,一个电话就能免费享受医务人员的上门服务,以及送餐送米面等的各项服务,再也不用为这些事发愁了。
记者看到,“便民服务直通车”服务卡是一张制作精致的小卡片,卡片上印有社区服务热线、医疗卫生服务、餐馆、粮油店、蛋糕店等单位的联系电话。据了解,牟家庄东社区有居民近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了三分之一,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如何方便社区居民尤其是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的日常需求,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米面油等日常用品、享受到医务人员上门服务等多项便民服务?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辖区,与粮油、糕点、餐馆、医疗机构等单位协商签订协议后,推出了心系千万家的“便民服务直通车”服务卡,实现了远距离咨询和零距离服务。
NO.6 牟南社区农民工的孩子有学上
在牟南社区内有不少的农民工,可他们的孩子上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街道与社区本着帮助他们,积极与牟家庄小学联系与协调,将一个个孩子送进了课堂。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同样是孩子,只是因为他们是农民工的孩子,在受教育这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上,从起点上他们就远远地落在了城里孩子的后面。这不公平,长期受到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就可能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其实帮助他们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在社区的农民工子女关爱课堂里,我们可以把孩子用旧的课本送给周围的农民工子女,或者帮他们买几本课外书;碰到适龄的农民工的孩子(其实他们都很容易辨认出来),我们可以停下来问问他们上学了没有,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但如果我们每个市民都行动起来,就是为未来的大连作了很大贡献。”
近年来,铁西街道不断的精编骨干力量,全面深入百姓家,完善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化和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现有户家庭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建立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发挥社区各种力量,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动员辖区单位与贫困户达成结对子帮扶协议,对困难户进行重点帮助,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建立“一帮一”队伍、帮教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等各种社区服务队伍,对贫困家庭进行了帮扶。 先后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三级“五毒街道”、“平安街道”称号,被区政府授予重点项目服务先进单位、“四五”普法先进单位、政法工作先进单位、禁毒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