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频道官方微博@中国气象,7月15日发布了内地“四大火炉”新排名,福州荣获“冠军”宝座,重庆、杭州、海口位列第二、三、四名。让济南市民意外的是,在“火炉”名单越排越长的情况下,一度号称“老火炉”的济南早已“出局”,现今排在了第十五位。(《扬子晚报》7月16日)
这几年每到高温季节,“火炉城市”就会受到关注和热议。尽管专家表示“火炉城市”没有确切定义和科学标准,但公众仍然关注各种版本的“四大火炉”。官方微博这次公布“火炉城市”新排名,也是对高温条件下民意的关切和呼应。其实,人们不应仅仅关注“四大火炉”,还要关注整个排名情况,尤其需要关注排名的变化,反思一些城市为什么排名上升,另一些城市为什么排名下降。既要从天气方面找原因,还要从城市管理方面找原因。
绿化被公认为是城市的“空调”。权威统计显示,在夏季绿化地区的气温要比非绿化地区低3℃-5℃,比建筑物密集区域低10℃。一公顷绿地1年可蒸发4500吨-7500吨水,一昼夜蒸发水的调温效果相当于500台空调(六匹)连续工作20个小时所释放出来的“冷量”。绿地面积每增加1%,城市气温可降低0.1℃。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城市的绿化程度根本达不到住建部2010年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绿化覆盖率35.29%、绿地率31.3%)。对比国外很多城市,国内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则更少。
尽管有关部门公开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很多城市也在积极推行屋顶绿化,但是由于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一再让位于房地产和商业开发,绿化能否达标、能否为城市降温都很让人忧虑,这就是城市管理问题之一。不少地方为了土地财政和GDP牺牲城市绿化,从而使城市气温越来越高。
城市高温一般与“热岛效应”有关。所谓“热岛效应”,是指在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相对较低,市区则形成一个明显的高温区。众所周知,随着城市人口密集程度增加,建筑物增多,交通压力增加,热源增多,“热岛效应“会特别明显。只有科学管理,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有效控制城市“热岛效应”。许多城市在这方面既缺乏意识也缺乏规划。这次官方微博发布的“火炉城市”新排名,其实是在拷问城市的绿化、规划、产业定位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在拷问高温下劳动者的权利保障。比如一些城市因为高温,政府机关每天只上班6小时,而头顶烈日在建筑工地上班的农民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对于高温下的权利不平等,城市管理者不能不反思。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