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红网:呵护“太空课堂”激发的科学好奇

时间:2013-06-21 12:05来源:湖南红网 作者:王垚烽 点击: 载入中...
  6月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成功进行了太空授课。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完成了太空质量测量、太空单摆运动、太空陀螺运动、太空制作水膜、太空制作水球等实验,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新华社称,太空授课活动传递出“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精神”的理念,体现了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功能。(6月20日央视、新华社)
  
  真的很羡慕今天的中小学生,相比我们这些读着《十万个为什么》,靠着图片和文字想象太空的一代来说,他们小小年纪就有幸亲眼目睹太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无论是参加地面课堂,还是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这势必激发当代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说不定,多少年以后,某位航天领域的专家在回首往事时会说,当年我就是看了“太空课堂”而矢志投身科学事业的。
  
  不过,“太空课堂”激发的科学好奇毕竟只能维持一时,成为航天专家需要漫长而艰辛的转眼与探索。如何将这种对科学的好奇精神长久的保持下去,转化为青年人探索未知的科研激情,进而成为他们的终生志业,这或许是“太空课堂”留给我们最大的思考。
  
  当今社会,民众科学知识的获取、科学精神的培养,主要依赖书籍、网络与课堂这三种渠道。遗憾的是,从现状看,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先说科普书籍。由于写科普书籍对科学家评职称、评奖等没有帮助,同时,部分科学家心底觉得科普作品是小儿科,不屑写,从而导致科普作者数量匮乏、断层厉害。受此影响,“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支撑科普市场50年”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彻底改变。
  
  再说网络。相比传统书籍,网上的科学知识可谓包罗万象、样式俱全。只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把关与筛选,各种伪科学、假消息同样充斥其间,以致呈现出“科学与迷信齐飞,真相与谣言一色”的混乱状况。青少年由于不具备专业的辨别能力,极易为各种假消息、伪科学所误导,甚至误入歧途。至于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应试化。它令原先生动、丰富的科学知识变成了枯燥、死板的知识点。做不完的试题、背不完的定理,麻木了多少对于宇宙奥秘、未解之谜的好奇心?浇灭了曾经萦绕多少人心头的太空梦、科学梦?
  
  诚如女航天员王亚平所言,“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所以需要不断地专研、探索;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刚刚开始,因此呼唤更多青年人投身航天航空的科研事业。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课”,固然能够传递“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精神”的理念,但中国航天要想走向明天,更重要的在于呵护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好奇精神、提高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这方面,我们应该反思、改进的还有许多许多。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晨报:“最美新娘”激发社会“正能量”
  • 甘报:增强创新意识 全面激发活力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