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6月8日讯 据扬子晚报报道:苏州一个家境优渥的15岁少年,因为误会母亲丢了自己心爱的枕头套,竟举起菜刀“追杀”亲生母亲,幸好被及时赶到的民警制服……少年接受11次心理辅导后彻底悔过,苏州虎丘法院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对其宣判了缓刑,并对少年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日前正式生效。不过,这位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和教育的纠葛,值得每个家长思考。
惊人案件
母亲扔了他的枕头套 15岁少年举刀要杀母
去年11月25日中午,15岁的小超一如往常在家中客厅上网。耳边传来母亲陈惠英的责备——“整天就知道上网……再这样我不养你了。”对母亲的呵斥,小超早已见怪不怪,但每听母亲说“我不养你了”,他都会忍不住火冒三丈。小超放下鼠标,忿忿走回自己的房间,发现自己的枕头套不见了,便愤怒大吼:“谁动了我的枕头套?”同样在气头上的陈惠英不屑地回复他:“那破枕头套被我扔掉了!”
小超顿时怒不可遏,一边跑向厨房,一边歇斯底里地对母亲吼道:“我拿刀捅死你!”看到儿子果真到厨房拎了一把刀出来,陈惠英顿时慌了,赶紧拉着在家里做客的好友张倩一起躲到卧室,反锁了门。怒不可遏的小超抄起客厅的一张金属椅子,使劲砸门。母亲在房间里怎么解释,他都不听。惊吓中,张倩打电话报警。
小超砸累了,就到大厅里坐在地上。民警很快赶到,敲门,小超没理会,民警只好撬开门进来制服了小超。
证人张倩说,她在陈惠英家借住,这已经是小超第二次举刀要弑母。三天前,小超没按陈惠英的要求用电脑放音乐,两人起了争执,小超拿菜刀扬言要杀母亲,后因陈惠英求饶作罢。
案件背后
父母离异,在父亲打骂中长大 缺少母爱,他把亲妈当后妈
办案人员很疑惑,什么原因让小超对母亲的感情如此淡漠?“我七八岁时被后母领养,她一直用言语侮辱我,还曾因生意失败要带我跳楼。”倔强的小超坚持说,陈惠英是后母。
然而,多位亲友证实及DNA亲子鉴定,陈惠英确系小超生母。“小超的童年很波折。1997年小超出生时,我并没做好当母亲的准备,依然投身于工作。”陈惠英说:“小超三岁开始上全托幼儿园。2006年我和他爸离婚,小超判给他爸,之后我去了日本工作。”
据了解,父母离婚后,小超经常遭到父亲的责备打骂,上至初二时辍学。2011年父亲因糖尿病去世,小超被接到乡下外婆家。案发前一个月,回国后在苏州发展的陈惠英将小超接来。但母子俩并未因为生活到一起而关系融洽起来。
第一次发生小超拿刀威胁自己的事情后,陈惠英对儿子更加失望,但没想到和儿子做一次彻底沟通;更没想到,儿子竟然真的拿刀挥向自己。
拯救孩子
11次心理辅导让他悔过 缓刑判决给他一个新的开始
在陈慧英申请下,医院为小超做了精神鉴定,结果是:具有精神偏执症状,属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承办此案的苏州虎丘法院法官决定,委托心理咨询师为小超做心理辅导。
三次心理辅导后,小超的精神状况并没有很大改观,对母亲的敌对情绪仍很强烈。法官见此情形,说服了陈慧英也接受心理咨询,并鼓励她去看守所看望小超。今年4月11日,陈慧英到看守所,母子再次见面,陈慧英隔着铁窗,流着泪和小超讲了很多做母亲的心路历程。小超安静地听着。
做完11次心理辅导后,法官接过咨询师提交给法院的评估报告:“小超因为生活经历及家庭情况有自卑的心理,加上处于青春期晚期,遇事容易冲动。通过这段时间的沟通,小超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开始理解妈妈……”
5月23日,苏州虎丘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小超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日前,该宣判正式生效。小超被母亲接回家,开始了新的生活。同时,法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5条规定,对小超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文中名字均为化名)
多说1句
爱孩子 精神关爱更重要
这场悲剧并非小超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矛盾的爆发。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本身就负有爱护、教育子女的职责,不能仅给予物质上的满足,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关爱,否则,孩子容易内心孤僻且敏感脆弱,面对长期以来粗暴的教育方式,以及整个家庭关系的动荡,那种想被爱而不得所产生的绝望,以及对家长管教的逆反心理,是酿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当然,和小超情况相似的一些未成年人,往往由于涉世不深,不能正确认识和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走向违法犯罪。误入歧途的孩子应该以此为鉴,真正感受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关爱和温暖,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憧憬,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品德性格,以期将来自己为人父母时,对自己的子女能给予良好的教育方式和环境,做到上慈下孝,其乐融融。通讯员 吴娅 记者 于英杰 彭昊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