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拯救生命,要热情更要秩序

时间:2013-04-22 18:12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娄士强 点击: 载入中...

  当灾难发生时,仅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如何建立高效的救援秩序,如何科学调配救援力量,是政府与民众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


  “4·20”芦山地震发生之后,各路救援涌往灾区方向,雅安地区的道路因此而拥堵。需要转运的伤者出不来,灾区急需的物资进不去,这条生命之路让人揪心。不少媒体都在通过各种形式,呼吁志愿者给专业救援队和急需物资让路,甚至用上了“跪求”这样的字眼。


  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让人感动,但生命之路的拥堵也让人痛心。当灾难发生时,仅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如何建立高效的救援秩序,如何科学调配救援力量,是政府与民众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


  在灾难救援的紧张时刻,需要保持科学高效的救援秩序,任何资源都应该用在刀刃上。地震灾难发生之后,各地民间组织和雅安附近的民众,自发赶赴灾区参与救援,他们的热情和努力值得称赞。当然,志愿者的力量是相对分散的,没法了解到全面的灾区信息,仅凭参与救援的热情,他们也走上通往灾区的抢险之路。这条通道原本就不宽,伴随着不断发生的余震,随时都有中断的可能。如此有限的道路资源,更应该留给消防、医疗等专业救援队伍,尤其是在救援的黄金时期,因为他们比普通的志愿者有更高的救援效率。面对灾难,志愿者的救灾热情给整个社会带来温暖,但没有科学的救援秩序,这种力量也会大打折扣。据媒体报道,有些克服艰险到达灾区的志愿者,并不具备专业救援知识;由于用完了自备的食物,还不得不跟灾区群众“抢”吃的。有了科学的救援秩序,这样的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维护救灾秩序的过程中,政府拥有更多的资源,应当发挥引导作用。从现有的报道来看,民间力量对灾情的了解还是凭借网络上的只言片语,无法独力应对全局性的灾区救援任务。相对而言,无论是设施还是人员,无论是物资还是信息,政府拥有的资源远远多于民众;在抢险救灾方面,政府具备的全局性视野,更是无法替代的。对于民间救援力量,政府也可以多加引导,通过发布权威信息等形式,使志愿者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早在20日,就已经有前方的志愿者发回道路受阻的消息,曾参与汶川震后救援的韩寒,也劝告人们不要再涌入灾区,但由于没形成统一的、权威性的意见,这种呼吁势单力薄,通往灾区的生命通道一直不是很顺畅。


  21日,四川省交通部门下达命令,要求除救援之外的所有其他车辆停止进入,留下生命通道供医疗救援队伍使用。这道政令,对于维护救灾秩序至关重要,体现出政府拯救灾区民众生命的决心。一个国家成熟与否,看似细节之处最有说服力。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陕西日报:“比狠社会”亟需“人心管理”
  • 晨报:甘肃公开征集明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引来热情响应
  • 晚报:兰州600交警打响“秩序风暴”整治行动
  • 晚报:非现场执法系统启用后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