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这些禁忌必须要知道!

时间:2017-02-28 09:59来源:大西北网-成功新天地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农历二月初二,恰逢惊蛰前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万青丛生,如青龙抬头,百虫伏藏。
  天上的星辰运行变换,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形似苍龙,而角宿便是其“龙角”。又因农历二月初二的时候,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颗星辰,就是“角宿”,所以这一天被称为“龙抬头”。
  龙抬头之日,阳气上升,生机迸发,有一些风俗习惯不仅能让你度过一个有趣的二月二,还能帮你驱邪避祸,理顺气运,让你心想事成!

  1  社戏起,龙狮舞——祭祀

  在古时候,二月二这天会有一个盛大的祭祀礼!由皇家牵头,皇帝带领文武百官,亲自下田耕种,以示“重农桑,务耕田”,遵循古礼。而皇后则会亲自采桑喂蚕,并给皇帝送饭,如普通夫妇那样。俗语云:二月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除此之外,各地会有大大小小的拜祭龙王,祈雨求福的祭祀。因为在古代风俗里,东方青龙主生气,是春之主,又管行云布雨之事,直接影响耕作收成,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所以人们年年拜祭,希望龙王能保佑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在古代的地位非同凡响,除了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其他地方,龙都是被供上神坛的。在各类神话传说中,龙都拥有强大的力量和霸主的地位。
  龙之形,如风起云卷,变幻莫测,携风雷疾电,翱翔九霄,诸邪宵小,皆不得近身,天地广阔,随他遨游;
  龙之形,如三月新芽,卷曲蜿蜒,携雨露花叶,春回大地,万相更新,气运冲天起,吉运滂沱,蒸蒸日上。
  ▲南红祥龙雕件,黄玉麒工作室出品
  所以,世人皆以龙为尊贵,风水学中,龙气氤氲之地为大吉之地,有龙形之物环绕之处,必有祥瑞生,居吉地可旺家宅。
  而在命相学中,人们常以龙形配饰来增加气运,让自己更有气势,更自信,在你来我往的生意场和官场上,四平八稳,细致入微,震慑小人,获得机会。
  ▲翡翠貔貅、和田玉籽料龙龟
  黄玉麒工作室出品
  除了龙本身之外,人们也喜欢其他的一些“龙”,例如龙九子中的貔貅和赑屃(bixi)(即“龙龟”)。貔貅是众所周知的招财瑞兽,而龙龟代表“靠山稳固”,最能稳定运势,助力业绩,蒸蒸日上,财源广进,荣归故里。

  2  游“花潮”,挑菜忙——踏青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花朝节,最开始称为“看花潮”。农历二月,春芳吐露,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十里春光,连绵不断,满目芳菲。
  ▲和田碧玉【空谷幽兰】,黄玉麒工作室出品
  其实,最开始,花朝节就是大家在春天里,有组织或没组织的去踏青,去赏花。但是,只看花多没趣啊,于是大家就开发一些活动:女孩子们扑蝴蝶,在树上扎彩带,许愿;男孩子们吟诗歌,喝酒投壶清谈。
  后来,“看花潮”成了约定俗成的“花朝节”,除了要拜花神,求美貌,求姻缘之外,“花朝节”也是古代首屈一指的“相亲会”,抛绣球,对诗歌,含情脉脉,语不说,情先动。
  而更为大众化的活动,就是“挑菜”。挑菜,就是去采野菜的意思。讲究些的,就去自家的院子里,亲手采摘一两颗翠绿欲滴,鲜嫩可口的青菜。
  《诗经·周南》中有《关雎》《卷耳》《芣苢》三篇,就是写得“挑菜”的习俗,可见,这个习俗古而有之。
  前两首,都有些“含情脉脉”的意味在其中,而《芣苢》一篇中,描写的是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寓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3  作龙食,停针线——风俗

  在古时候,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大家都要吃些“龙食”,认为这样做能够引来“龙”,带来财运和洪福。有些什么“龙食”呢?
  “龙鳞”——春饼
  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就是面粉烙的薄饼,卷上一些春天长的蔬菜即可食用。
  “龙须”——面条
  面条色白形长,真有几分龙须的模样,在配上一些自己采的野菜,这“扶龙须”吃下去,不仅寓意长寿如龙,更保佑万事顺利。
  “龙眼”——馄饨
  混沌皮薄,白里透红,小小的一个,玲珑有致,如山中的奇珍异宝。有人称呼为“龙眼”,虽不贴切,但别有几番趣味。
  除了各种“龙食”之外,二月二这天,忌动针线,据说动针线会刺破龙目,让一整年都陷入“识人不清”,“遇事不明”的迷糊状态中。
  除此之外,龙抬头这天还有理发、炒黄豆,忌洗衣等小风俗,做到的话,都多多少少能添一些福气。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