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9年至1902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古楼兰遗址首次发现了汉晋时代的木简与文书残纸。1902年他委托德国的汉学家希姆莱与孔好古研究的这批资料成书出版,取名为《斯文赫定在楼兰发现的汉文写本及其他》(又名《楼兰残字及遗物》)。

1909年罗振玉从沙碗处得到斯坦因所得的部分资料,与王国维共同研究,子1914年出版了《流沙坠简》一书,书中同时收人了楼兰出土的文书残纸。在这些残纸中,纪年最早为三国曹魏嘉平四年(252),最晚则为西晋永嘉四年(310),包括书信、公文、簿籍、杂记等。

楼兰残纸中的楷书作品,还明显沿用竹木简上书写方式的例子已很少。《战国策》写本残纸,字形扁平,横向节律明显,用笔较滞重,结体还保留着浓重的隶书遗痕,但波碟之势减弱,形构也开始楷化。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