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市级非遗刺绣艺术传承人、海原县千珍绣民族手工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乔亚茹(左)和学员一起创作刺绣作品。
中卫市市级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人、海原县清水阁剪纸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买元花展示剪纸作品《鲤鱼戏荷花》。
大西北网讯 “脱贫首先要摆脱思想上根深蒂固的贫困意识,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让贫困群众开阔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增添内生动力,从根本上刨掉穷根。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当中,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只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海原县文广局负责人对于当地文化扶贫工作有着明晰的思路。
用传统文化“金钥匙”打开脱贫大门
海原县贾塘乡堡台村田志梅的目光中有了自信,这缘于她已从一个农妇成长为了一名海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人。
3月26日,田志梅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剪纸创作,从海原赶到银川为女儿买药。
几年前,15岁的女儿燕燕在学校突然无故摔倒,起初田志梅夫妇以为是孩子不小心所致,并未在意。但燕燕一年内竟毫无征兆地摔倒了7次,不分时间、场合。他们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最终被确诊为癫痫病。
田志梅家主要靠丈夫李春博常年在外打工维持家庭生计,女儿的病对这个建档立卡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治疗女儿的病,夫妇俩向亲戚朋友借债15万余元。因为病情原因,燕燕无法住校,每天早中晚3次上下学,李春博必须风雨无阻地接送,这使他无法外出打工和参加正常的工作,只能时断时续就近做一些散活,原本贫困的家庭收入微薄,生活艰难。
2010年,一直喜欢剪纸的田志梅,无意中在海原的街道上看到了一家清水阁剪纸坊,她走进了店里,试探性地问:这儿收学徒吗?
这一问,田志梅从此便踏上了非遗剪纸艺术的创作之路,也因此改变了家庭的生活状况。
店主买元花是海原县剪纸行业带头人、中卫市市级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人。田志梅在买元花创建的清水阁剪纸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勤学苦练2年剪纸,逐渐巩固了技艺,2013年成为了一名剪纸技工,开始按订单创作剪纸作品。她创作的《清明上河图》《红楼梦》及花鸟人物屏风等剪纸作品,深受客户欢迎。由于技艺精湛,2017年,田志梅被评为海原县县级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人,并成为剪纸艺术培训老师,月收入达3000余元。
剪纸收入为田志梅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家里的生活费和娃上学的报名费等,我都不愁了。”田志梅说,“我也没想到放下锄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剪纸传承人,还能成为培训老师。”
45岁的徐琴在2013年拿到“刺绣技能中级鉴定证书”时激动不已。6年来,经她培训出来的刺绣学员已达上千人。
徐琴是海原县海城镇武塬村建档立卡户。2009年,海原县千珍绣民族手工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招收刺绣学员时,自小喜欢女红的她便踊跃报名,心灵手巧的她学了一年便出师了。
她尤其喜欢创作鸿运当头、牡丹、荷花、年年有鱼等寓意吉祥且畅销的刺绣作品。徐琴的收入从刚开始的每月三四百元,到如今的3000多元,她也见证了海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过程。
为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提升文化服务层次和文化扶贫的品质和效果,2015年9月,海原县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创业基地并投入运营。
该县将刺绣、剪纸作为全县“离土”脱贫的产业之一重点打造,以海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创业基地为依托,以96个脱贫村的建档立卡妇女为对象,以脱贫助困为目标,引进上海牡丹缘非遗文化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了宁夏牡丹缘非遗文化有限公司,共同作为龙头企业,统一打造“海原回绣”“海原剪纸”文化产业品牌。
通过品牌带动,大力培育合作社,打造刺绣、剪纸专业村,分层次多渠道培训农村妇女,走“公司+合作社+专业村+专业户”的企业化发展路子,将刺绣、剪纸生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做到有序分工,辐射带动合作社、专业村发展,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进驻基地的刺绣、剪纸企业和电商企业达19家,稳定从业人员300多人。辐射带动刺绣、剪纸专业村24个,培训技能人员420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2650人次,年产值1600多万元,有650户建档立卡户得到创业增收。计划到2020年,打造刺绣剪纸合作社12家,专业村36个,使1800多贫困户通过刺绣剪纸产业脱贫致富。
文化富民产业增强百姓获得感
最近,海原县乡村田园综合体创始人,宁夏老庄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鹏飞,正在筹备海原县关桥乡方堡村梨花节活动。“十里梨花,百年梨园,2000亩规模,4月下旬就开始,我最近确实忙得不亦乐乎……”郭鹏飞的语气充满了“忙并快乐”。
这是海原县开展的第二届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
郭鹏飞是海原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代表。2016年12月,他在海原县红羊乡建立了占地近万亩,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有七彩梯田观光种植基地、养殖基地;350亩林下生态散养土鸡,年出栏5万只;还设有施农家肥绿色食材的生态餐厅以及可安置30人的8孔窑洞住宿等。
去年第一届海原文旅节期间,这处刚刚建成的“土味十足”的农家乐接待游客2万多人。“预计今年人会更多。”郭鹏飞说。
海原梨花节选在关桥乡方堡村,因为这里是海原县香水梨种植的核心区。现有香水梨合作社、销售部6个,其中5个聚集在方堡村。方堡村香水梨种植已有200多年历史,村庄200年以上的梨树现有数十棵,百年以上及几十年的梨树在村庄有数百亩的种植面积。此次关桥梨花节以方堡村为主会场,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关桥梨花小镇”品牌效应,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近年来,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海原县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逐步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的目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海原县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围绕景区建设、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提升文化旅游竞争力。按照要求完成了县域各景区、重点道路、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导识系统建设19处。建成了李俊乡旅游小镇、贾塘黄坪等旅游接待点和旅游扶贫村建设,打造九彩乡九彩村“民俗文化村”、史店乡田拐村“特色林区”、红羊休闲农业“七彩梯田”观赏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乡村。
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生态”扶贫生态休闲农业,强化农事体验,拓展农业多功能多业态,带动贫困户致富。建成小杂粮“七彩梯田”休闲观光示范园区1个,推荐区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项目2家。
海原县深挖特色文化,2018年举办了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海原县乡村(史店田拐)文化旅游节、首届农民丰收节暨第五届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旅游节事活动3次,群众靠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收入的观念明显增强。
据介绍,今年,海原县开始实施刺绣、剪纸产业扶贫计划。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剪纸、刺绣业扶持补贴政策,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村+专业户”的文化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合作社带动专业村、专业村带动贫困户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对已参加过初级和中级培训的人员,与高校或相关机构合作进行能力提升培训240人,初级培训150人。加强与企业、高校合作对海原刺绣、剪纸进行研发、设计,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参加区内外文化产品交流(博览)会,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在文化旅游扶贫方面,海原县今年重点打造天都山游客服务中心、甘城旅游驿站、李俊特色旅游小镇,培育三星级农家乐5家,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