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颜家沟族塾

时间:2018-12-25 19:3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邓明 点击: 载入中...
  □邓明
 
  兰州延续时间最长的族塾是颜家沟颜氏族塾。颜家沟颜氏始迁祖武德将军颜胜为颜回第十五世孙,明初自山东落籍兰州城南郊,成为颜氏聚落。雍正十一年(1733年),官至延绥提督的族人颜审源捐银200两,请族长颜华如创建族塾于颜家沟街道,课读颜氏及乡邻子弟。颜华如建成一所学舍,花去140两,所余银两只能支付塾师两三年的薪金,难以持久,就向富有族人暂借90两,充作薪金,每年以族内公项垫还,维持了几年。眼看维持不下去,便将五泉山东龙口颜氏水磨坊抵押出去,每年取租制钱12千,为塾师薪金。后来,磨租不能按时收来。族长颜凤泰与族人商定,将族塾迁往横街子(今静宁州路中段)虚皇楼,将族塾学舍以155两卖出,水磨坊抽赎,得银70两,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与次年,花费65两银,在虚皇楼旁边购置两处房产,并建铺面两间,厦房4间,出租,每年收制钱8千,应为塾师薪金。①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族长颜凤宁公看到子弟进城上学,路远不便,遂召集族人商定,将前任族长颜凤泗移交公项制钱100串,在颜氏祠堂路北建上房3间,铺面2间,将族塾迁入其中,将横街子族塾改为店铺,每年收取租金,作为塾师薪水。乾隆五十年(1785年),颜秉琮修建厢房6间。嘉庆二年(1797年),颜凤泗倡导义工,族人筑墙设门,族塾规制完整,焕然一新。②于是颜氏族塾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改为颜家沟小学。
 
  数代颜氏族人殚精竭虑,终使族塾延续了170多年,使颜氏及当地其他姓氏子弟读书识字,服务社会。颜氏重视教育,固然与孔门复圣颜回的重文崇教传统有关,更与颜氏家训有直接关系。《颜氏家谱》立有《规矩十条》,其中第四条曰《训读》说:
 
  人曰:世间何事最乐?曰:读书最乐。设有进而问之曰:何书当先读?曰:“小学”、《四子书》《五经》《通鉴》、“性理”。此中有次序,须要不凌躐,不遗漏,熟此数者,其他可徐及也。
 
  为何按这样的次序读书呢?《训读》接着说:
 
  三纲五常之理,散见于“小学”、《四书》《五经》;性命之原,具于“性理”;古今得失,备于《通鉴》。故童时当先读“小学”,次《四书》,次《五经》,以立主敬存诚之基。“性理”、《通鉴》,及长读之,一以广闻见,知本原,一以考典故,知事理,知行并进,久久自当贯通,乃是有体有用之学。试想此是何等人品?何等气象?读书最乐,诚不虚也。今国家取士,亦于“小学”、《四书》《五经》、“性理”、《通鉴》,然徒事呫哔,工帖括,以钓声名,取利禄,其于古昔圣贤,教人为学之意,不合矣。吾宗子孙,其知所尚也。
 
  “小学”即是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通过学习字形、字义、字音,掌握读书的基本知识,同时这些“小学”教材中蕴含着儒家的伦理道德。掌握“小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则能读通《四书》《五经》,就可系统地接受儒家的伦理道德。之后再读“性理”之书,则能明了“性命”之原。“性命”属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万物的天赋和禀受。《通鉴》即是清朝颁布的《资治通鉴纲目》,读这部书,可以了解古今得失。
 
  《训读》告诫后裔,读书明理,不必醉心于八股文,博取利禄。这在以科举考试为天下第一等大事的清代,是一种背离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这在今天来看是进步的。在这种家训的薰陶下,清代,有两位颜氏子弟考取了进士,一位是道光进士颜履敬,鸦片烟战争时,任甘军粮草官,在浙江慈溪大宝山抗击英国侵略军时壮烈牺牲。另一位是光绪进士颜豫春,历官陕西紫阳县、华阴县知县,纂修过《皋兰颜氏家谱汇录》。多数颜氏子孙淡薄功名,或课徒为生,或追求艺术人生,或从事名山事业。道光时生员颜鸿都,设帐授徒为生,他的学生曹炯,为道光时翰林,官至淮扬兵备道。颜鸿都能书善画,书法宗黄山谷,山水摹王摩诘。书房取名修竹吟轩,雅致脱俗。他刮出西瓜外皮,阴干后研为细粉,调成绿色颜料,用之绘染青绿山水,绚烂明艳。他爱好音律,极爱抚琴,进而搜集阅读各家琴谱,潜心研究,收录自谱《周子爱莲说》《一弦琴》,以及几部古谱,加以解说,于咸丰九年(1859年)著成《琴学简言》,以指法简易,元音清正取胜,为初学者的入门之作。
 
  族人颜学重(1835年-1908年),同治生员,一生在颜氏族塾、五泉山段家楼私塾等处授徒,以束脩及五亩薄田的田租为生,为半教半耕的塾师,生活小康。塾师李廉泉为小沟头人,系咸丰、同治间生员,则以半教半贩为生。也就是说,他课徒的束脩不敷家用,还要批发些应时蔬菜,沿街叫卖,赚取一些薄利,补充家用,人称“绿菠菜师傅”。虽然度日艰难,但他教学认真,读书写作,著有《知命斋杂记》。其子就是兰州地方历史文化学者李孔炤。
 
  族人颜永桢(1897年-1979年)为同治生员颜学重之子,7岁入其父执教的颜氏族塾发蒙,后来在颜氏祠堂克复堂小学堂、兴文社两等小学堂读书,毕业于甘肃省立一中,为刘尔炘、慕少堂的学生,毕业后,一生任教于兰州中小学。他秉承清初思想家颜习斋“习行”“习动”不死读书的学风,课余,行走于兰州大地,从事兰州地方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研究,著作多达14种,均存于省图书馆。其中的《兰州楹联汇存》凡4卷,系颜永桢登临名山,遍游寺庙,出入城内衙署、学校、会馆,随时抄录楹联匾额,经过整理,编辑的兰州楹联集大成的资料书,共收录清民国间兰州寺庙衙署书院会馆名胜楹联1206副,每副完整抄录联语、匾额及题跋,借此可以考知撰联者、书法者的行止与故实。并详考每处寺庙衙署名胜等等的沿革特点及今址,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兰州城建史料。1932年由鲁大昌、邓宝珊的捐资铅印,流布全国。正因为《兰州楹联汇存》的存世,遂使全国楹联类的典籍收录兰州楹联数仅次于北京、上海等地,同时“亦为各地方性名胜古迹联书的出版,起了表率作用”③《四书疑义举例》5卷,稿本。为颜永桢读经时,将讹字、错简、倒置、训诂错误条列分类,逐条析疑辨正,列举先儒之说,加以佐证,参互考订,言皆有物,论必有证。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序称:“《四书疑义举例》,所举各条,因疑求信,例证秩然,足供诵习《四书》至之参考。”翰林杨思序说:“而涉读《四书》,则借此以资参考,庶可得开扃发鐍之端,祛疑启蔽之助,然则此著之有功先儒而嘉惠后进,岂浅鲜哉!”
 
  《兰州二十四节气与生物发生之关系》,为颜永桢长期在颜家沟、雁滩定点观测记录兰州四季日出日落时间、物候现象的专著,对于研究兰州生态环境的变迁极有价值。
 
  注释:
 
  ①乾隆江得符:《颜氏设立家塾记》。
 
  ②嘉庆李珽:《重修家塾记》。
 
  ③顾平旦:《中国对联大辞典》。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