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曾经3次走进归化城

时间:2015-06-29 08:01来源:大西北网-北方新报 作者:邓九刚 点击: 载入中...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康熙皇帝曾经3次走进归化城。其中第3次走进归化城的时候是1693年,那时候正是沙皇彼得派往中国的第一支商队达到北京的时间。那时候呼和浩特地方社会稳定商贸繁荣,康熙爷心情不错,诗兴大发,于是赋诗一首。一首七律,抒发了他的感慨。短短的一首七律,聊聊4句就提到了驼城。我把它录下算作是归化城驼运业的兴起的诗证。也与读者共勉:


  森森万骑历驼城,沙塞风清碛路平。


  冰泮长河堪钦马,月落大野照移营。


  邮签纪地旬余驿,羽辔行边六日程。


  天下一家无内外,烽销堠罢不论兵。


  兵戈之余,和平安定的环境使呼和浩特迅速发展成为繁华的商城,驼运业随之兴旺。这首七律,是清初康熙皇帝第3次出塞亲征,彻底消灭噶尔丹叛乱势力后所作《出塞诗》中的一首。诗中大手笔地描写了外蒙古、新疆战事结束、政治统一、社会稳定、驿路通畅的情景。归化城的驼运业,正是在清初平定噶尔丹战争取得胜利后开始兴起的。


  是两只巨大的手掌握在一起共同促成茶叶之路的开通,他们就是康熙皇帝和沙皇彼得。就是说茶叶之路上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之间的事情。


  让我们来仔细说说骆驼这种特别的动物。历来被誉为沙漠之舟、旱船的骆驼,最适宜长时间、远距离的货物运输。其外形为"鼠耳、牛脊、虎爪、兔唇、龙须、蛇眼、马鬃、羊胸、猴峰、鸡凤、狗踵、猪尾",酷似十二生肖。骆驼的优点也实在太多,不仅体形高大,肌肉发达,嗅觉灵敏,负重量大,而且能忍饥挨渴,耐粗饲粗放,不惧严寒酷暑,善走沙漠戈壁,尤其是性格温顺,善解主人意图,且忠心耿耿,因而又有"义畜"之美称。骆驼乘、輓、驮兼用,日行最多可达一百二三十里,輓用时每车可拉一千七八百斤,驮用时可载300多斤,在沙漠戈壁行走,可以1周不补水草仍行动自如,而且从7岁成年后可役用30年之久。物美价廉。


  随着清中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在此200多年间,呼和浩特的驼运业极大地促进了中俄之间国际贸易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内地与蒙古高原各民族密切往来与物资交流,方便了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推动了农牧工商各业的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为茶叶之路的开通和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借此呼和浩特自身也随着茶叶之路的繁荣而名扬四海,成为一座具有国际品格的商业都市。18世纪、19世纪在俄罗斯在欧洲,那里的人们到处都在谈论呼和浩特,他们把呼和浩特称作科科斯坦。


  总之,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胜利,北方辽阔疆域社会的稳定,内地商人赴蒙古草原经商政策的放宽,以及蒙古族上层人物、广大牧民和清军驻军对内地商品需求的激增,促进了蒙古草原和内地之间商贸活动的发展,因此漠南蒙古各商埠的长途运输业--驼运业也应运而生。而归化城作为漠南蒙古的重要商埠和军事重镇,驼运业更是很快繁荣起来。


  那么,从归化城出发的驼路都通往什么地方呢?归化城的地理位置重要,驼运路线也是四通八达,但主要的驼路有4条。往北到外蒙古,俗称北路;往西到新疆,俗称西路;往东到北京,俗称东路;往南到太原,俗称南路。


  特别是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在恰克图签订《恰克图界约》,规定恰克图为两国通商口岸后,这个边境小村很快繁荣起来。道光年间曾任驻俄大臣的满族官员斌良曾写诗道:"戈壁苍茫万里途,盘车北上塞云孤。海龙江獭鱼油锦,贸易新通恰克图。"


  来自江南水乡的茶叶、丝绸、粮食、海马、水獭和丝织锦缎,都源源不断地输入万里之遥的恰克图,可见当时货运之通畅,交易之兴旺。一些实力雄厚的商号,还派出驼队经恰克图深入到俄罗斯内地进行贸易活动。


  西路是指从归化城到新疆的驼路,又分大西路和小西路。大西路是从科布多进新疆,往南1000里是古城子(今奇台县),往西南1000多里是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从迪化再往西1000多里是伊犁。小西路是指从归化城经阿拉善、额济纳两札萨克特别旗(直属清廷理藩院管理,不会盟)到新疆哈密、古城子的驼路。西路是同治年间开辟的。当时西北地区回民起义,清廷派左宗棠率军镇压。光绪初年,左宗棠又奉命西征进疆,平定阿古柏在俄、英支持下的叛乱。这两次战事,均征用包括归化城在内的驼队用于军事运输,开辟了大西路。待军事敉平,此路开始兴旺,但路线更长,支路更多。从归化城到迪化,单程就需4个月。


  东路是指到北京,路线是归化-丰镇-张家口-道口(今北京丰台),从归化城启程,20天左右可达道口。另从张家口还有一条通往内蒙古东部的支路。驼倌们常说的"西口到东口,再到喇嘛庙",就是指归化经张家口到多伦淖尔的驼路。


  南路主要是指到山西太原及周边地区的路线,南往和林格尔经杀虎口进入山西境内再继续南下。因在归化城大的商号,人员多为山西籍,而且大商号在原籍一般设有分号,负责从中原和南方组织货源,从蒙古各地购回的活畜及肉、皮、毛等畜产品,又经这些分号往中原和南方运销。因此,南路驼队的规模虽小,但也十分繁忙。


  "……六月驼毛飘满地,浑疑春尽洛阳花。"


  此诗作者高士奇,康熙年间曾任礼部侍郎。他是浙江杭州人到草原上来做官,著有诸多诗篇。《塞外杂咏》是其中的一首。


  高士奇在诗中自注:"驼于五、六月脱毛,塞上处处皆有,风吹展转如杨花也。"作者在塞外虽看不到京城的美好景色,但漫天飘舞的驼毛犹如古都洛阳的杨花。"驼毛出在驼身上",可见塞外养驼之盛,景色之奇。


  史载,归化城驼运业兴盛时走外蒙古的有骆驼14万峰,走新疆的骆驼4万峰,可谓名副其实的"万驼之城".


  蒙古族饲养骆驼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并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清初官员钱良择在其两首诗中形象地描写了蒙古族牧民游牧养驼的情景。


  其一:


  掣马驱驼半妇人,


  白羊黄犊亦随身。


  不愁终日离家去,


  翻爱他乡水草新。


  其二:


  置儿鞍背等怀中,


  絮里函盛络绎从。


  遇便开襟来哺乳,


  全家相对在驼峰。


  (本文学习和参考了先辈学者荣祥、郭象亟、刘映元、巴伊科夫、珠荣嘎、卢明辉、马逵英、代林、曹梦麟 、郎正之、白燎原、甄可君、邢野、尹世华、沈世德、贾汉卿等人的文章。在此一并致谢!这些先辈和同代学者专家做出的贡献应该被历史铭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张掖高台骆驼城遗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