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射雕英雄”弯弓能射多远?

时间:2014-03-28 08:33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古代游牧名族

 

古代游牧名族

 

  我国北方草原上活跃的古代游牧民族,素有“射雕英雄”的美名。鹰在高空盘旋,射雕者以居弓射之,百发百中,据笔者考证这是事实。根据历史文献和古碑刻所记,古代举弓平射最远射程者是成吉思汗的侄子移相哥,他的射程是335庹(一庹为成年男子双臂伸平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1.7米)。估计移相哥的射箭距离约为560米。当时,成吉思汗在射箭的现场,即命人刻碑记下此事。19世纪末,这块石碑在俄国出土,此碑名“移相哥碑”或“成吉思汗石”,现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博物馆。


  那么,弯弓向空中所射的历史最高纪录,又是谁创造的呢?据笔者所考,他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公元452-465年在位)。和平二年(公元461年),文成帝率领百官由平城(今大同)南巡,至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山下,创下了射程高度430余丈的惊人记录。魏晋时代,一丈约合今240厘米,据此推算出文成帝的射箭高度至少为千米上下。据《魏书· 高宗纪》所载,和平二年“行幸中山……灵丘南有山,高400余丈。乃诏群官仰射山峰,无能逾者,帝弯弓发矢,出山30余丈,过山南220步,遂刊石勒铭”.这块石碑在郦道元《水经注》中就有记载,称为“后魏御射碑”.时隔1500多年以后,山西省文物考古所在灵丘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笔架山,发现了这块石碑,总共存有2600余个文字,碑额所刻的名称是“皇帝南巡之颂碑”.据碑文所载,北魏文成帝的随员中,共有1百人仰射灵丘山,并且射过山头数丈, 记皇帝御射高度时,碑文残7个字,其具体丈数已不可知。但与《魏书》互考,加之此碑专门为文成帝歌功颂德,估计皇帝所射不会低于100名随从的高度。


  大弓,有一人高。据专家介绍,若拉开此弓需以臂、腰、腿三力合并而发,射程为200步。在呼伦贝尔市,最近出土了一张蒙兀室韦时期的大弓,与司马迁《史记》中所记的匈奴射雕者所用的大弓相似。


  北魏是鲜卑拓跋氏所创的封建王朝,拓跋氏起源于今呼伦贝尔市,后南迁到今呼和浩特市,又迁到平城(今大同)和洛阳。北魏皇帝喜欢狩猎巡游,保持着其祖先精于骑射的风尚。笔者在考察灵丘山的御射碑时,发现碑中所记的文武官员总计为280名,其中有王爵8人、公爵20人、侯爵9人、子爵23人、男爵23人、尚书16人,其姓氏多为两字或三字的复姓,如代伏云、胡比、盖毛等。其官职也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如斛洛真将军等。在这些人当中,居然能有百人射过高达400丈的灵丘山。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观赏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黄金首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