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戈壁煤海与百年天火

时间:2014-03-01 08:24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王宏昌 点击: 载入中...

奇台戈壁

 

  “浩浩煤海牵着天,奇台自古多奇观;天火烧得石头烂,守着乌金泪涟涟。”听到这民谣,就能让人有一种守着财富还哭天抢地的悲凉之感,并想起那段喜忧参半、忧大于喜的历史。


  在北疆历史古城奇台县东北方向约130公里处的大戈壁滩上,有一个很大的露天煤田。据国家能源部1984年勘测,这是当时世界上历史最久远、储量最大的戈壁煤田,煤的储藏量达到200亿万吨以上。如果按上个世纪90年代的生产能力和开采速度,至少要开采400年!而令人称奇的是,这么大的煤田竟然是一个整体,上面仅仅覆盖着几米、几十米不等的砂土层而已。揭去砂土层,只需用长柄的专用工具,在煤层表面剁凿出约20厘米深、20厘米宽纵横交错的槽,使煤层表面呈田字状,然后几人合力用撬棍撬下来,就是一块块80厘米见方的大煤。


  这里的煤极为耐燃,晚上入睡前,只需用铁榔头砸下来几块,扔进火炉里,到次日天明,炉膛里还是红红的火球,一个个如小太阳一般。


  煤火所含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很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无烟煤。用这种煤能烤出独具特色的正宗新疆烤羊肉串。一些食客有这样一种感受:烤羊肉时如果不用这种煤而改用其它燃料,即便是上好的新疆羊羔肉和调味品,烤出来的肉味道也不会地道。国家原副主席王震将军当年在新疆工作时,就曾经称赞奇台的煤:这老表好啊,能和陕北的木炭火媲美吆!


  然而大自然在给人类赐福的同时,也播种了灾难,假如我们人类不检点自己行为的话,灾难就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人类。


  早在唐末宋初年间,人们就发现了奇台古城乌金般的戈壁煤田。来自奇台、木垒、吉木萨尔等县的甚至内地的力夫、窑汉、驼户以及马车夫,就像梦想得道成仙的修炼术士发现了唐僧肉,云集奇台戈壁煤海。一峰骆驼恰好驮两块大煤,悠扬而夹杂着凄凉的驼铃声唤醒了沉睡数千年的茫茫大戈壁。


  几百年来,由于历史上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不规范的掠夺式采挖,使戈壁煤海遭遇了灭顶之灾。首先是各自为政,你抢一块,他占一方。好端端的煤田,被开凿得千疮百孔。一些被停止采挖的老窑坑,经过数月的风吹日晒被风化了……如此反复,周而复始,好端端的煤海,便出现了“采的没有废弃的多”的局面,加之干旱少雨的气候酝酿出戈壁高温,方圆几百里的煤海起火了。


  这火,极为壮观,夜里望去,远远近近的火焰闪闪烁烁,犹如变幻莫测的烟火晚会,把大戈壁的空中舞台点缀得韵味无穷;白日里,相距数里之外,就能感觉到热浪扑面,那气浪,犹如百蛇吐芯,在离地数尺之间盘旋往复,时刻准备着向妄图入侵领地者发起攻击;稍近,便看到那滚滚浓烟,裹挟着火苗游荡在煤田上空,映照出一片片奇幻异景。


  这火这烟,炙烤得大地寸草不生,惊扰得鸟兽远遁他乡。在看似风平浪静的煤田,有时突然就会听到一声沉闷的巨响,数百米煤层又有数米甚至数十米化为灰烬,蓦然间陷下去数丈,让平展展的戈壁形成一段凹地。要命的是,这种凹地上面是一层松软虚掩的灰土,乍看上去与别处无异,而下面的煤层却依然在默默燃烧。这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恶魔在张着血盆大口的同时又披上了慈善家的面纱,专等不知就里的人们化作他腹中快餐。千百年来,在这一带不知有多少骆驼与驼户、马车与车夫一不留神在眨眼之间葬身地下火海。就在上世纪70年代初,还是一名边防军小战士的我,在一次乘车赴北塔山边防执行任务的途中,路经这里时就亲眼看到一辆受惊的马车,拉着惊慌失措的车夫一路狂奔跌入火坑,人和马车在眨眼的瞬间就没了踪影,路过的人们束手无策。一股并不经意的烟尘过后,这一带依然是那么平静,平静得令人心惊肉跳!


  把戈壁滩点缀得极为壮观的煤田火海,淘干了无数采煤人的眼泪。可悲的是,历朝历代的古城人既闹不清这火源来自何方,更拿不出治理的办法,只好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把戈壁煤田火海称其为“天火”!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灭火处一位资深工程师,在经过勘测后肯定地说,这煤海已经自燃三百年以上;到勘测时,每年要烧毁大约40万吨大煤!1985年夏秋之交,取道奇台的日本友人大川正二先生到戈壁煤海观光,他捧起一小块煤爱不释手。他望着那滚滚热浪,嗅了嗅扑鼻的硫磺烟后,连呼可惜。他用生硬的汉语说:中国的能源很多,但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利用,造成如此大的浪费,实在是一种罪过。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专家、学者,都对这煤海与“天火”现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结论: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无节制、不规范的索取行为的必然报复!


  幸运的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人们似乎越来越懂得了与大自然和睦、合理相处的关系;正处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也日益强大,具备了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改造大自然的能力。1987年8月,时任国家煤炭工业部部长的于洪恩先生带领有关专家到奇台县戈壁煤田与百年火海现场视察。一个月后,国家财政拨专款500万元,用于灭火工程。同年10月,煤田灭火工程启动。来自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数百名专家和灭火专业人员进驻北山戈壁。灭火工们搭起铁皮房、支起帐篷,在荒漠戈壁上扎下营盘,挽起袖管架设机器,在距离煤田火海25公里处的芨芨湖打出了3眼深水井;接着,两条输水管道犹如两条巨龙伸向煤田火海的心脏,隆隆的机器声唤醒了沉睡的北山戈壁,也叩响数百年火魔的门扉。当有关专家和灭火工程处的姑娘、小伙子的皮肤被大漠的风霜雨雪打磨得粗糙黝黑时,火魔终于在人类与之较量几年之后无奈地退却了。肆虐了几百年的戈壁煤田火海,得到了根本治理。


  面对上世纪的煤田灭火壮举,在奇台古城生活了好几辈子的老人们交口称道:啧啧啧,在缺水少绿的煤田戈壁灭火,历朝历代、各党各派,几百年来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共产党办成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办成了,破天荒啊!伟大得很呢!


  如今的戈壁煤田(奇台煤矿)已是一流的矿容矿貌,改制后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使千年煤海在环保、安全、规范、高效中生产。用长长的尖子凿槽取煤的历史早已作古,几十台挖掘机、推土机等重型机械替代了传统的手工作业,工人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矿山主人。他们只要开动机器或者轻按键钮,乌金般的煤炭便会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大江南北的角角落落。如今的奇台戈壁煤炭已不仅仅是被用作取暖或烤制食品,整块的大煤已远销到甘肃、陕西、山西、山东等地,更为广阔的工业领域和新的价值使其身价倍增。就连开凿过程中破碎的煤末子,在昔日被弃于荒野,任其污染环境,如今都被充分利用起来,成了一些工业企业集团和热力公司竞相购买的香饽饽。目前,奇台戈壁煤田的生产能力和工作效率打着滚儿往上翻,生产旺季的日销售额在40万元以上,而工人的劳动强度却在一天天减轻。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