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那墓咏叹

时间:2013-12-27 08:22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蒋小寒 点击: 载入中...

阿斯塔那墓

 

  墓地,永远是寂寥的,那些被深埋于土层中的肉体,已化成泥土的一部分。地面以上,日光与时光交汇成一幕三维咏叹。修建于西域烽火中的阿斯塔那墓地,躺在漫长的河流中,逐渐化成一种神秘的平静,就这样从千年走到现在,然后继续向前,循着历史的风声一路向前……

 

 

  忧郁墓地

 


  解读高昌,不得不说与之相隔2公里远的阿斯塔那墓。它是帝王长眠的寝宫,也是平民的归属地。在墓地里,一切等级与权杖都化为乌有。有的只是象征身份的墓穴的奢华程度。但无论怎样,躺在寝室里的人们永远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可以不用奴颜婢膝,不用看皇帝与贵族脸色过日子。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40公里的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附近。从吐鲁番市出发,大约30分钟路程就到了墓地。


  时间刚好是下午,阳光已经不那么强烈,也许它们长久跋涉而来,流转在墓地的上空,就变得柔软与清净一点,似乎是怕惊扰了躺在地下的人们。


  如果不亲临此地,谁都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惊叹。


  远远望去,地面上高低起伏的虚土盖着,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条用石板铺就的小路延伸着,踩在石板上面,没有脚步的声音,大家都走得很慢,每个人脸上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表情,但内心一定在翻滚着什么。墓地的历史实在太过深邃和久远,仅凭几声夸张的叹息,又怎能表达它厚重的历史与变迁呢?


  每一个墓穴都隐藏着它的时代。墓穴与周边的地势不过高出几十厘米。通往墓穴的甬道很长,两边都用黄土垒筑而成,脚下亦是铺就的石板,这是为防止观光的游客将地面踩坏而设。


  甬道有近10米的样子,走到头就是木头围合的墓穴之门。木头的直径选材大约10厘米左右,以可以支撑上面填土的压力为宜。进入之后,两边各有一个镇墓兽洞穴,镇墓兽均已被博物馆收藏,洞穴里只有黑黑的虚土。洞穴大小以能容下镇墓兽大小而挖掘。


  巫术与灵魂信仰的起源,造就了冥界的法则。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怪兽,是为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


  紧挨着镇墓兽洞穴又是一扇低矮的门,门里躺着已故之人的身体,这里是他们休眠的安祥之地。墓穴之中,长方形的“土炕”就是逝者的眠床了。有单个或者两个,是以墓葬人数的多少而设,有夫妻同穴,有一人墓穴,但多数都是夫妻同穴,落叶总是要归根的。

 

 

  一唱三叹

 


  置身于一片墓园,最好的思考方式就是静默。


  那些躺在地下的人们,不要去惊扰他们,他们长眠于此,这里是他们曾经最熟悉的家园。


  高昌故城中的子民,在离自己生养过的土地不远处悄悄挖掘自己的寝宫,他们希望在安息着的另一个世界,依然能够守望曾经的家园。也或者,还能看着活在世上的子孙们,是怎样依着他们的足迹耕作生活,他们便放下心来。


  在墓地左侧架起一座高高的看台,在铺满地砖的空地上,必先看到凿刻出的花瓣和无尾鸟的图案,斜坡的两侧拾阶而上,最后抵达看台。红色的火焰山就在眼前,地壳运动与雨水冲刷形成深深浅浅的沟壑,使火焰山整个看上去像是被临摹出来的油画。


  有壮烈火红的山石守望这一片宁静的墓地,阿斯塔那墓就不显得那么孤单和寂寥了。


  第一声叹息便来自于先人对于墓地的选择。不去想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征战杀戮,还是太平盛世,毕竟经过了千年的时光流转,无从想象他们生活的场景。


  想起后代为逝者在凿下第一锨土起,他们便开始有了叹息。这声叹息是对长辈逝去的哀叹,也是日后自己的墓志铭。


  从天空鸟瞰墓园,只有黄色的土。依然是黄色的土充斥。如果不是被后人发现,并在旁边盖上一些现代材料的建筑物,它们真怕会被永远埋藏于地下。


  后世之人是否惊扰了他们?每一座墓穴都被打开,在进入甬道之前,都有一块方形的石板,上面立着一块墓志铭。可以清楚地知道墓穴中埋藏着什么人,通过研究也对千年前的情形略知一二。


  而如今,这些墓穴里空空如也,陪伴他们的物品被拿去研究,很多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对于研究来说是最好的归宿。不知长眠于此的人们,是否会又一次欣慰地长叹一声呢!


  经过一处墓穴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棵杨树。在早春微风的吹拂下,淡淡地摇曳着新绿的树叶。这是墓园中唯一的一棵树,显出生命的绿色,但却是为守护墓园而生。


  阿斯塔那墓中可以见到很多壁画,正对着墓门。壁画多是彩绘,有水草伴着家禽,也有人物画像。据悉,在这墓穴中长眠的人们,多为远道而来的客商。在无法归乡的思念中,用这些画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再也无法回到故乡,就让家乡的生活场景,来伴随自己永世的长眠。其中还有一副“对弈图”,想必也展示了墓主人对于博弈的钟爱。


  游子踏进西域这片土地,用他们特殊的生存本领来拉近西域与中原的距离,也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如今,他们回不去了,就长眠于此,算是第二个故乡吧。由此,对于不能归乡的游子,漫步于墓园中的现代人听着导游的诉说,只能发出低低的一声叹息了。

 

 

  伏羲女娲

 


  阿斯塔那墓进门之首,便可看见一尊伏羲女娲雕塑,红褐色的身体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肃穆神秘,这颜色是根据墓穴中出土的绢画而来。


  伏羲左手执矩,女娲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这对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始祖神,为人们追溯自身的源头有了一个不可推翻的定论。


  进入墓园需要经过他们,从曲折的石板小路走来,参观完看台后,一转身又要看见他们。


  看台与雕塑之间种了些花草,有些枯败的凤鸢花丛中,几只母鸡在找食吃,它们悠闲自得,并不知道自己正踩在古代文明与现代生活的交汇点上。一路上,参观的人们都不多话,只有静静地想,想什么呢?


  重又站在伏羲女娲雕塑前,终于有人打破了宁静,俄罗斯学者穆拉维耶夫站在矗立于雕像两边的十二生肖前,看了一眼,然后走到鸡的雕像前对大家说:“I am cock!(我属鸡!)”文化差异并不能阻碍信息的传播。


  光线暗淡下来,阿斯塔那墓整个被笼罩在朦胧的昏黄色光影中。右侧的墓地是寂寥的,从墓穴走出来,仿佛经历了一场场生离死别。站在空墓穴中,已不知道身处何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火焰山下惊见绝色睡美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