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姬 音乐与舞蹈的浸润(2)

时间:2013-12-16 08:36来源:天山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音乐舞蹈都是流动着的生命,它们就像水一样,流在天空里,流在人们的心里,一旦消失便很难寻找了。

 

 

  文化的浸润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李贺·《李凭箜篌引》


  这是一首中国人读了一千多年也没有读懂的诗。无法读懂并不是人们不认字,而是后人再也无法理解诗中所写的音乐以及那音乐所蕴含的意义。那音乐一会高亢如“昆山玉碎”,如“凤凰叫”,一会又低沉婉转如“芙蓉哭泣”,如“香兰笑”,这音乐到底是什么?谁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听到“凤凰叫”、 “芙蓉哭”?那个叫箜篌的乐器又是什么?中国人的音乐天赋差强人意,但中国人的语言和文字能力无人能比,以诗写出的音乐借着语言的魅力鲜活到今天,尽管那音乐早已无处可寻。人们从“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这些句子中感受到音乐非凡的感染力。用固定的语言记录描绘流动的音乐,这也算是人间奇迹!


  当新疆的扎洪鲁克和洋海墓地出土一种奇怪的木器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种曾在两三千年前存在过的东西是什么,学者们一直向西方寻找,直到在古代亚述的浮雕、巴比伦以及埃及的壁画上发现它--箜篌,原来它们是最早的流传到新疆的西方乐器。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一个汉魏时期的少女,不仅要学习纺织、制衣等女红,还要学习弹箜篌,并且弹箜篌是和学习诗书并列的一件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功课。


  文化的浸润是完全无声无息,但又是强大而持久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胡姬 音乐与舞蹈的浸润
  • 胡姬:音乐与舞蹈的浸润
  • 引领时尚的西域乐舞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