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交河故城,车师古国的王城,曾历经敌军8年围攻而屹立不降。其后得益于吐鲁番盆地的极热干旱,城池废墟又支撑了千年。
故城"病"了,当地文物保护人员心痛地看着它日渐崩塌、剥落。日前,在敦煌研究院专家指导下,技术人员开始小心翼翼地为故城治疗。
"我们所做的,就像是为它的部分肢体植入骨架,让它继续站立,同时,决不能让它受到任何损伤……"现场施工人员说。交河故城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揭开了投资4.2亿多元实施的《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计划》的序幕。
与此同时,一项更为宏大的文物保护计划正在紧张的酝酿之中……距离故城10公里的吐鲁番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与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在举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国际协商会议".
来自联合国以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等地的50多名官员和专家学者与会,旨在达成关于"丝绸之路"跨国联合 "申遗"行动纲领。
辉煌之后的叹息
许多文化线路连接着各个伟大的文明,也创造着世界历史。"丝绸之路"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但是,我们对"丝绸之路"究竟了解多少?古长安城的宫殿、敦煌莫高窟中长袖善舞的飞天?这些或许能让游客驻足片刻,但他们的脚步,相对于"连接欧亚大陆两端文明"的万里"丝绸之路"而言,却是如此匆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专家系统地考察了"陆上丝绸之路"中国段之后认为:"莫高窟中收藏的佛教艺术的质量是勿庸置疑的,而且具有杰出的艺术价值。但是,人们倘若知道这一杰出的艺术形式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创造者是谁,在什么地方创造的,以及为什么要创造……那么,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就更大了。"
位于"丝绸之路"偏远地段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环境异乎寻常的恶劣。
"来自异国他乡的勇敢灵魂踏上了一条令人难以理解的不归路,正是这种凄凉壮观的美,构成了莫高窟的非物质价值。可是如今它是否仍然受到保护和珍惜了呢?"
"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也许要不了多久就剩下正式的世界文化遗产了。""这些艺术的背景、莫高窟与 '丝绸之路'的联系就只有在宣传手册中一笔带过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为此提出,不仅要保护窟穴本身,它周围的广阔地带都应受到保护和修复,以尽可能地展现完美的图景:绿洲,包括和尚居住的洞穴(没有艺术),以及周围一往无垠、无边无际的沙漠(古"丝绸之路"曾经从那里穿过)。
"任何开发活动都应在这片广阔的区域之外进行。"
另一方面,人们追寻"丝绸之路"的目光,其实远没有前人行走的那么远……
路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人们了解稍多的仅仅是东段而已。前人从长安(今西安)至喀什噶尔(新疆喀什),走了4000多公里赶到葱岭(帕米尔高原),如果脚步就此停住,那贵比黄金的丝绸距离罗马尚有万里之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中心专家说,即便是最博学的中国"丝绸之路"学者,也对中亚及以西的丝路遗产知之甚少。"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而言,'丝绸之路'跨国 '申遗',是最能体现其原貌的保护方法。"
跨国"申遗"
以跨国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我国尚属首次,
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定义,当前已确定的具体文化和自然财产类型"申遗"遗产包括四类,即文化景观、历史名城和主要商业区、遗产运河、遗产线路。
"丝绸之路"显然属于遗产线路之列,但是,当前以遗产线路提名的方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绝大多数属于铁路、商业线路、宗教道路、线性古迹等四类,文化线路只有个别入选。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长城,即以线性古迹入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赴"丝绸之路"中国段考察团报告说:"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文化线路提名模式""如果某条道路是带有起点和终点、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一条线(或是一条线中的一段),那么作为线路提名的遗产线路在理论上便构成了一种持续依据,该条线路上每一个点都可提名为世界遗产。"
显然,多国联合申报为"丝绸之路"的"申遗"增加了砝码,这种方式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因为"线路归根到底是各个路段的总和,单个遗址也许达不到"申遗"的标准,但是一个遗址群却构成了重要的文化依据".
此外,"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合"申遗",很自然地让人联想祖先的经济、文化交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这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文化之路,也是沟通了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友谊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跨国"申遗",是"丝绸之路"本义之回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考察报告称:"'丝绸之路'跨越了四分之一个地球,但它不仅仅是将丝绸香料之类的货物输送到西方世界,再将金器、玻璃和其他精美的罗马器具带到东方上流社会。作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第一条道路, '丝绸之路'还被赋予了精神认同性。通过'丝绸之路',技术得到了传播,思想得到了交融,东西方第一次如此大范围进行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理解。"
"申遗"时机日趋成熟
在吐鲁番"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国际协商会议"召开的同日,"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在交河故城举行了开工典礼。其实,早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达成"申遗"共识之前,中国为此所做的基础工作从未停止。
在中国的推动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考察,对 "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认定;2003年和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组织两个专家考察团,分别对"丝绸之路"中国段进行"申遗"调研。
1989年-2003年,中国投资2000多万元开展克孜尔石窟谷西、谷东、谷内和后山四区部分洞窟的岩体加固维修工程,对克孜尔石窟部分洞窟危岩体以及窟内壁画进行抢救性保护;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西安的汉长安城遗址和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被看作是丝路文化的突出代表,仅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就对其投入保护经费2.5亿元。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