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坐贾,其实我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甚至商旅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无一例外都与古代交通联系在一起。
书写陇商,我们不得不从路开始。《镇西厅乡土志》中这样描述:“置邮而传命,王政所先,设驿以通报,治体兼备。审道里之适均,辨水草之攸宜,此不第以公家之政治攸关,即商贾贩竖,藉以沾利益者,良非浅鲜。”
而在《新疆志稿·商务志》中也有记载“其东自嘉峪关趋哈密为一路,秦陇湘鄂豫蜀商人多出焉……”占据了地利之便的陇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凭借着先天的区位优势而独领风骚。
穿越岁月烟云,在漫漫丝绸之路上,我们看到的是陇商蹒跚前行的身影。
甘肃最早的商人
乌氏倮,名倮,战国末年秦国乌氏族人,大约生活在战国末年和秦始皇统治时期,是甘肃平凉历史上第一个写入“正史”的人物。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乌氏倮从事畜牧业生产,养了大量的牛羊,他将牛羊换成珍奇异宝,献给戎王,戎王以十倍的价格赏赐牛羊,结果他的牛羊多到“用谷量牛马”,成为当时全国有名的富商,秦始皇闻讯后,给他“封君”一样的待遇,可以和朝臣一块儿朝觐皇帝。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绘物,闲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乌氏倮显然是乌氏部落中的戎狄之人,一介牧夫竟与列臣朝请,一起议论国事,在现在看来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司马迁在惜墨如金的《史记》中,专列《货殖列传》一章,本来就难能可贵,独列小传者不到20人,其中春秋末至秦朝灭亡,仅7人有小传,包括着名的范蠡、子贡等人,乌氏倮跻身其间,实在是畜牧业至商业而受到皇帝恩宠有加的人,在历史上似乎是绝无仅有。
丝绸之路上的“跨国公司”
古代中国以农耕为本,商品经济不发达,加之封建王朝长期奉行“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政策,民间也形成了“重储存,轻流通”的传统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互通有无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与交换同样是历史的必然。由于商业的发展,商人的增多,因而唐代的市行组织较为发达。主持这些行经营贸易的行头,既有粟特商人,也有汉族商人等,民族成分复杂。
在古代陇商漫长的发展经历中,粟特商人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这些粟特商人与汉族人和睦相处,共同经商,一同往返于丝绸古道上。
据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孙福喜考证:“粟特人充分利用自己地处丝绸之路中枢的优势,在东西方之间居中取利,沿丝绸之路建立了众多政教合一的聚居地,成为丝绸之路上最有活力的商业民族。他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尤其是公元3至8世纪,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跨国贸易,一定意义上讲,他们组建了丝路上最早的‘跨国公司'.”
史料记载,粟特人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粟特胡等,主要分布于中亚粟特地区(今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康国、安国、鱼国等众多城邦小国。在异族统治下的粟特人有着极强的应变能力,大约在汉唐时,粟特人沿丝路大批东行,进行经商贸易,其商队首领即聚居地的宗教领导人称为“萨保”.
孙福喜先生认为,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所在的河西走廊是中亚至长安等中原地区最重要的中转站,墓主的“萨保”地位更为尊贵,在中西交流活动中的作用更为显要。而康业死后,中国皇帝仍为其下诏赠为甘州刺史,认可其在河西走廊上的特殊地位,可见粟特人在丝路贸易方面的重要影响。
昔日凉州
武威能成历史文化名城,其魅力还在于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埠”.东汉时期武威的商业贸易就盛极一时。“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
唐太宗打败西突厥后,凉州的商贸往来更是频繁。玄奘西行到凉州,看到的是:“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到沓杂繁华之地,见骈阗游看之人。千条银烛,十里香尘。红楼逦迤以如昼,清荧煌而似春”(《玄宗西凉观灯赋》)。这就是唐代凉州市场的繁荣与夜景,灯月交辉,人影参差,箫鼓喧阗,兰麝飘香,真是热闹非凡。西夏时虽不及盛唐,但较后来的五代时期繁荣得多。“当四冲地,车辙马迹,辐辏文会,日有千数”(《天佑民安碑》)。
不仅凉州,连下面的小集镇大靖、土门亦是商贾云集。古浪有句民谚“要想挣银子,就到大靖土门子”于是,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的商人也纷纷慕名远来,清朝兴盛时,小小一个大靖,竟能容纳100多家大商号。
隋炀帝时的“万国博览会”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为了拓通丝绸之路,经营西域商贸“互市”,保证长治久安,决定西巡。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山丹历史上发生了一起重要的事件,举世闻名,载入史册。此年六月,隋炀帝御驾亲临张掖,登山丹焉支山,参禅天地,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万国博览会”,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一次中原王朝帝王西巡至山丹境内的重大活动,史称“万国博览会”.
史料记载,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自关中赴河西,沿渭河,越陇山,绕过宝鸡,经青海乐都,入扁都口穿越祁连山到张掖。一路上车辚辚,马啸啸,战旗猎猎,金戈铁马,极尽炫耀隋王朝帝王之威、国力强盛之能事。途中,六月八日经大斗拨谷,山路隘险,风雪晦冥,与从宫二名妃子、士卒冻死者大半。于大业五年六月十一日到张掖,活动十几日,其中六天时间在山丹焉支山活动。先后谒见高昌王鞠伯牙及二十七国使臣,并在道左古丝路道,峡口西侧“佩金玉、穿锦屐”,焚香奏乐,歌舞噪喧,武威、张掖十几万士女夹道欢迎,“衣服车马不鲜者郡县皆督课之,乘骑填咽,周亘数十里,迎接炀帝。二十七国使臣贡献千里之地,炀帝’大悦‘.”
炀帝为效仿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参禅各山,在焉支山登峰顶参天禅地。这次“万国博览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人数之多,耗资之巨,堪称史无前例。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