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文化之丝绸的分类方法:丝织品则依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及用途分为以下几大类:
罗:单丝罗表观具有均匀分布的孔眼--后来称为纱。采用绞经组织使经线形成明显绞转的丝织物。罗在商代已经出现,在唐代,浙江的越罗和四川的单丝罗均十分着名
绫:素绫是单一的斜纹或变化斜纹织物,纹绫则是斜纹地上的单层暗花织物。绫盛行于唐代,其中以缭绫最为着名。以斜纹组织为基本特征的丝织品,可分为素绫和纹绫。
缂丝:缂丝技术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采用通经断纬法以平纹组织织成。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挖梭织入,最后不同色彩的纬线间出现空隙,如"雕镂之状",因此又称刻丝、克丝。
绢:历代又有纨、缟、纺、绨、絁、紬(绸)等变化。古代对质地紧密轻薄、细腻平挺的平纹类丝织物的通称。平纹类织物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
绒:全明清时期的绒有漳绒、漳缎等多种名称。部或部分采用起绒组织、表面呈现绒毛或绒圈的丝织物。汉代出现绒圈锦,在锦上织出绒圈。
缎:缎织物最早见于元代,明清时成为丝织品中的主流产品。经纬丝中只有一种显现于织物表面并形成外观光亮平滑的丝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