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简介
我国古都之首。西安的旧称,古代中国鼎盛时期(强汉、盛唐)的都城,意为"长治久安".长安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
汉武帝五年置县,七年,定都于此。此后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定都于此,东汉、三国·魏、五代·唐皆以此为陪都。西汉末绿林、赤眉,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汉唐时代,又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西汉时城内有专为外人而设的居住处。唐时侨居的外人,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兰、大食,多时数以百万。
【古都长安】
1、历史地位: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
是古代中国鼎盛时期(强汉、盛唐)的都城,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的治所。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将长安改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城墙,奠定了今日西安城区的风貌。
2、汉唐长安: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七年,定都于此。
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
《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
此后西汉、东汉(献帝初)、西晋(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定都于此,东汉、三国·魏、五代·唐皆以此为陪都。西汉末绿林、赤眉,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汉唐时代,又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西汉时城内有专为外人而设的居住区,唐侨居的外人,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斯、大食,多时数以万计。
隋开皇二年(582)在汉长安城东南建新都大兴城,入唐后改称长安,仍为都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由廓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廓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千米。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3、长安遗址:
故城有二:汉城筑于惠帝时,在今西安市西北,周围二十五公里;隋城筑于文帝时,号大兴城,包有今西安城和城东、南、西一带,周围三十六公里。
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迁都洛阳后,因城中民房大半被拆毁,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解放后,对汉隋二城遗址,都进行了考古发掘。
【诗文长安】
西汉、隋、唐皆建都于长安,故唐以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并不一定指真正的长安。李白《金陵》诗:"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晋朝南渡后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可是李白还是用"长安"来指代建康。
【陕西长安】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在古都西安市南部,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东临蓝田县,南接宁陕、柞水县,西与户县接壤,北和雁塔、灞桥区为邻,从东、南、西三面拱围西安。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北跨度55公里,东西跨度52公里。地貌多样,山、川、塬皆俱。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城区距西安市中心8.7公里。
西安长安区位于东经108.38/至109.14/,北纬33.47/至34.18/.北邻西安市,东接蓝田县,南连柞水县,宁陕县,西毗户县、咸阳市。地势为东原、南山、西部川、最低海拔384.7米,最高海拔2886.7米,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5公里,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县政府所在地韦曲镇距西安市8.7公里。1989年全县辖7区、9镇、35乡、372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21655人。
2002年9月撤县设区,成为西安城市新区,现辖10个乡镇,15个街办,671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总人口92.57万人。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长安县。后,除王莽新朝、南北朝后秦曾更名为"常安", 五代后梁曾更为"大安"外,历朝历代都置长安县,惟辖区多变。今之长安县辖区县是1914年在明、清长安县区划基础上将咸宁县并入,民国33年(1944年)将长安城(今西安城)内及四关划归西安市,1950年将原宁陕县秦岭以北180平方公里山区划入,1955年将长安县北部29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1958年又将县北部、东部部分地区划归西安市后确立的。
长安地形地貌多样,山、川、原皆俱,县内蕴藏着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县耕地88.05万亩,占总面积的41 .45%;高等植物120多科,1130多种,草本植物200多种,花卉300多种,其中经济林木20多种,药用植物651种;林地面积98.37万亩,占总面积的46.30%;野生动物105种,其中朱鹮、黑鹮、羚牛、苏门羚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12种;已发现铁、铜、铅、金、大理岩、硅石、粘土、白垩土、石墨、蛭石、石棉、水晶等矿藏;有浐、潏、沣、滈等15条河流,207.5平方公里的地下热水资源,34亿立方米的地下潜水静储量,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7.2亿立方米,储水面积3000多亩。
长安农业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已种植谷物,但解放前由于长期落后制度束缚了生产力,加上古老的生产模式,生产发展缓慢,到1949年粮食播种亩产只有69公斤,解放后,共产党带领农民闹土改,搞互相合作。1953年春,王莽乡西王莽村贫苦农民蒲忠智等带头组织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之后,互助合作在全县迅速扩展,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业产生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水平。1989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4.33倍,播种亩产增长3.30倍,农业总产值增长4.97倍。1989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9万马力,农机作业总工作量达3871.1万标准亩,农村用电量近9000万度。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