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从江南传到兰州的“送灯添丁”古俗

时间:2011-12-28 08:52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张敦田 点击: 载入中...
我的家乡,兰州市西固区河口街,早在清代同治年间就有正月十五挂灯庆贺的风俗,灯火如潮,火树银花,各种彩灯争奇斗丽,热闹非凡。过去河口还有一种。每年正月里玩社火,不仅讲究锣鼓的热闹,还讲究各种灯火。在社火队伍的前面有“牌灯”照明引领,社火队伍的后面有“滚灯”、“筛灯”、“竹马灯”,还有一种“麒麟灯”。这种麒麟灯是由民间艺人用竹子扎制而成的,里边可以点燃蜡烛照明,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制做十分精美。这种麒麟灯,是专门为哪些缺儿少女的家庭而制做的。村上谁家人丁不旺,不孕不育,众乡亲就把麒麟灯送到谁家。其寓意为“麒麟送子”。送来麒麟灯,即可喜得贵子。这是多么温馨的关怀,这是多么美好的祝愿啊!

  麒麟在我国古代的传说中,是一种仁兽,被人们视为吉祥物,也被称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它的形状象鹿,独角牛尾,雄的叫麒,雌的叫麟。它是幸福如意的象征。这种麒麟文化渗透进老百姓的生活,包含着福、禄、寿、喜、财、吉等方方面面的文化内涵。“麒麟送子”的传说,在民间更是家喻户晓,它寄托着人们生儿育女的美好愿望。

  相传,这种“送灯添丁”的习俗是从江南传到兰州的。在福建、台湾等闽南一带的方言中,“灯”和“丁”互为谐音,送“灯”即为送“丁”。所以在闽南地区即有给新嫁的女儿送灯的风俗。不过他们送的灯不拘一格,各式各样,但寓意却是相同的。送灯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婆家,生儿育女,繁衍子孙,使男方人丁兴旺,幸福美满。

  在陕西凤翔县,元宵节还要宴请出嫁了的女儿和女婿,当地人把这种风俗叫“吃十五”。临别时还要给女儿送灯和油条,送灯是希望女儿早得贵子,添丁增口;送油条即寓意加油的含意。这种送灯添丁的风俗至今在全国许多地方盛兴不已。

  然而,这种,在兰州地区早都被人们淡忘了。“麒麟送子”不仅是一种民间的美好传望,而且还具有珍贵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伦理学的价值,更是一种淳朴的“民风和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生儿育女,繁衍子孙的观念似乎被人们淡忘了,然而,生儿育女恰恰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这和计划生育的国策并不矛盾。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还在发展着根本的变化,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从头发金黄推断昆岗4号古墓群距今超3000年
  • 从军行
  • 一条河从库车流过
  • 马雪军:从灵台走出的西北航空传媒人
  • 流传在临洮辛店的江南遗俗
  • 从会宁走出来的书法家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