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光影中的西藏往事

时间:2011-12-28 05:39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901年,第十世德木·丹增加措出生在西藏名门朗顿家族。年轻的丹增加措在拉萨郊外的格培山洞修行时,救了一个在八廓街开照相馆的尼泊尔商人的命。为了报答,尼泊尔人送给了活佛一台照相机,还教会了他摄影术。后来活佛又托人从印度买回一部小型的英制“卡尔宾”相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木·丹增加措用这样的两台相机到了前藏、后藏许多地方,在当时人们对摄影毫不了解、拍摄阻力很大的情况下,他给自己的家人、同胞拍摄肖像也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活佛拍照没有什么目的,摄影是他温饱之外的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这反而令他的影像自然写实。他留下的几万张照片详实记录了拉萨乃至西藏贵族阶层的生活。活佛拍照最多的阶段是在三、四十年代。

  上世纪90年代末,台湾《摄影家》杂志用80多幅照片和相关文字专题介绍了活佛的摄影。藏族学者唯色怀着敬仰之情说道:“活佛带着热爱拍摄,那些照片中有西藏很温暖的东西。照片中的人物没有放大或者缩小,不做作,那么人性、真实,是藏族摄影的经典。”

  1951年7月,蓝志贵以拍摄员身份随十八军入藏,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拍摄西藏的摄影师。1959年,他凭借《拉萨节日的欢乐》,在民主德国“社会主义胜利”国际摄影展上摘得金奖,成为中国现代摄影史上第一个国际金奖作品。同年11月,该作品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第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上捧回金奖。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拍摄这张反映藏历新年“传大召”法会狂欢场面的照片,蓝志贵从1956年开始筹划,直到三年后才完成作品。当时,把相机揣在大衣里在房顶上守了6小时的蓝志贵及时按下快门,捕捉下这珍贵的瞬间:滚滚人群中冲出一队骑士,如卷风般在画面中央掠过,马蹄扬起的一片轻尘,与远处的布达拉宫、广场前的表演人群互相映衬,一同构成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宏大叙事场景。

  1956年,中央命令新闻电影制片厂选3名摄影师支援刚创刊的《西藏日报》。刚从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的24岁的陈宗烈报了名。和他一起进藏的还有后来的新华社社长郭超人。

  陈宗烈经历了西藏最为动荡的几个时期,有一段时间,陈宗烈就成了《西藏日报》唯一留下的摄影记者。陈宗烈的摄影时代西藏几乎没有机动车,全靠马车。最长的一次后藏游历,陈宗烈在马背上走了3个月。

  陈宗烈对摄影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拍摄的西藏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站起来》、《烧地契》、《分到土地的喜悦》、《朗生互助组》、《幸福》等作品反映了这一西藏历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他当时还有意识地去拍西藏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地理宗教环境等。

  《朗生互助组》拍摄的背景是1963年,西藏农民发展生产,纷纷组织互助组。但在乃东县桑嘎村的十一户“朗生”由于过去是家奴,民主改革后虽分得了土地和房子,但生活仍然贫穷,于是被撇在一边。朗生强巴的妻子次仁拉姆(左一)主张“朗生”们单独办“朗生互助组”。他们经过三年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农业和牧业生产双丰收。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建设中的兰州新区
  • 兰山公园闹市中的桃源
  • 快速发展中的兰州
  • 老宅新变 八廓“慢”谈
  •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的先民百态
  • 黑白光影中的西藏往事 2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