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中国白酒的发源地?(下)

时间:2011-12-20 17:08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西凉府盛出“国酒”
    在西夏,饮酒不仅进入法律条令,西夏国酿造的美酒更成为地地道道的“国酒”。
    由于酒的垄断经营,使得西夏国的经济飞速发展。酒卖的越多,所得的盈利就越丰盈。酒卖得多少,还要看吃酒人的多少。为了鼓励人们多饮酒,有关饮酒的法律制订条款相关宽容,甚至庇护酒醉犯事的人。条款规定,若某人酒醉牵走他人的牲畜或拿走他人财物,酒醒后归还全部畜物者,可原谅其酒醉后的行为。若某人同窃贼们一起吃过酒,但过去从未参加过合谋行窃,获罪者仅限于那些真正行窃者。这种对饮酒者的庇护和宽容,其目的就是为了多销酒,多盈利。
    根据资料记载,西凉府的酒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远销国外。当时政府在沿边地区广设榷场,越是临近西夏的边界,榷场越多。榷场交易中,除羊、马、盐、皮毛交易外,酒是重点交易的产品。为吸引市场买主,西凉府的酒是必然交易之货。据《册府元龟》记载,辽国向宋王朝进贡用的酒,就是凉州酒。这就说明,那时西凉府的酒是作为国酒销往别国的。他国又作为国酒向第三国进贡。由此可知,西夏时,西凉府的酒是地地道道代表国家的酒。
    千古美酒说西夏,西夏美酒数凉州。据说西夏酿制的烧酒,今天的人们称之为白酒,主要是采用蒸馏工艺制取含酒精度较高的蒸馏酒。西夏烧酒的出现,是酿酒工艺史上的一次革命。早期曾经有人说唐朝时期,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制取烧酒的工艺,但一直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的谢生宝研究员经多年的苦心研究认为,中国最早的烧酒(白酒)是由西夏时的西凉府首先创制发明。这跟西夏学研究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20世纪90年代,武威古城乡塔儿湾出土了一批西夏瓷瓮,大部分高65公分左右,腹径40多公分,盘口较大,口径18公分,距底3公分处开一流孔。有4-6系耳。酿酒专家解释:此瓮专门用于酿制烧酒。由此证明,谢生宝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武威是“酒都”也是“瓷都”
    近几年来,武威古城瓷窑出土了大量的西夏瓷器,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国内罕见。仅塔儿湾出土的许多西夏瓷器、酒具就填补了我国早期酿酒业中的空白。主要有:酿酒用具及酒具:六系黑釉剔花、画花瓮,四系黑釉剔花瓮,黑釉、褐釉剔花瓮、罐,黑、褐釉瓮、罐、壶、扁壶、玉壶春瓶,划花瓮、罐、瓶,六系黑釉开光剔花瓮,白釉高足杯、碗、碟,瓷水龙头,褐、黑釉印花扁壶,刮肩双耳球形酒瓶、执壶、单耳酒杯等。
    中国社科院西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孙寿龄介绍,西夏时武威的陶瓷制造业非常发达。在距武威市城南25公里的古城乡上古城包括现在的上古、八五、上河三村,就是当时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根据出土瓷碑残角发现,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永隆年间就已经开始烧制瓷器。到西夏时烧制瓷器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相传那时有四十八座窑同时烧制。官府为了管理方便,在头埧河南岸建窑城一座专门烧制瓷器,人们称其为窑城。在头埧河北岸建商贸城一座,专营瓷器销售与商业贸易,人们称其为云城。
    孙寿龄讲,古城瓷窑,历史悠久,代代相传。通过近些年来对古城瓷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对出土瓷器的认真研究考证,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认定,古城瓷窑遗址是西夏官窑。从西夏时古城瓷窑的范围及规模看,古城瓷窑是官窑。上古城瓷窑规模大,分布广,根据研究专家多次考查,古城从东到西长达十多华里的地方都有西夏瓷窑遗物散布,在田间地埂、道路渠溪、山坡崖头都有西夏瓷片、瓦砾和部分窑具遗留。一些渠沟中随手一捧都是西夏时不同器皿的碎片。说明西夏时西凉府古城瓷窑陶瓷制造业非常发达,瓷窑甚多,为了管理方便,西夏王朝在这里建起了窑城一座,专事制瓷业,直到现在还有上下窑城之分,说明这座窑城就是西夏官府的制瓷中心。由此充分说明,西夏时,武威不仅是“酒都”还是受官方保护的“瓷都”。
    “瓷都”的最新发现,又进一步证明了西夏时武威酿酒业的发达和兴盛,这为中国白酒的发源地提供了第一手可靠的依据。

“米粮川”为酿酒提供基础
    之所以说西夏国(武威)是白酒的发源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认为,自古以来,武威是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自古以来就有“凉州不凉米粮川”的说法。武则天时,“凉州岁食六万斛,而甘州所积四十万斛”。武威是全国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发达,粮食盛出,这为酿酒业提供了丰厚的原料基础。
    宁夏大学杨满忠教授亦认为,武威之所以盛产名酒,这跟它的水质条件有紧密的关系。水是酿酒的主要原料,水质对酿酒的糖化程度、发酵效果、酒味优劣都有极大的关系。武威降水稀少,境内用水主要源于祁连山天然积雪和冰川,水质特别好。所谓“名酒之地,必有佳泉”正好说的就是武威酿造美酒,是用了祁连山雪水的缘故。
    另有专家学者认为,武威先后有戎、羌、月氏、匈奴、吐蕃、党项等二十个民族居住,被历史学界誉为“民族的熔炉”。特别是自唐代宗广德二年,凉州陷于吐蕃后,少数民族驻牧六百年,这些民族自古都有饮酒的习俗,为凉州酒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武威又东接河套平原,南依祁连山脉,北接腾格里大沙漠,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民族融汇之所,商品集散重镇。且西北人豪放、粗犷,好酒,更是为酒的酿造、流通和消费创造了现实的条件。
    西夏时生产白酒的原料主要是谷类。西夏石窟寺亥母洞遗址出土的西夏塔婆中发现,有糜谷、青稞、大麦等粮食。说明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青稞和大麦。西夏时,凉州酒不但质量好,凉州酒的品种也很丰富,有白酒、葡萄酒,还有醪酒、奶酒、芦酒、黄酒等。醪酒:又名醪糟、甜醅子。这种汁渣混和的酒,根据殷周甲骨文记载,亦是古老的酒种之一。以前武威人做醪酒主要用黄米、麦仁,玉麦子(油麦)为原料。直到现在,武威的一些乡村仍然在用这些粮食做醪酒。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秦代封泥:2000多年前中国官员的文件这样“保密”
  • 中国最大唐墓壁画中心“迎接艺术客”常态化
  • 陕西城固发现8张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民证》
  • 中国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落户重庆
  • 中国最大三线建设博物馆3日在攀枝花开馆
  • 武威文庙:陇右学宫之冠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