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杭州的毕先生通过网上短租平台出租自己的婚房,一对“情侣”预订了这套房子。但在退房前一天,毕先生发现婚房惨遭洗劫,房屋内所有能拿走的东西全部被打包并快递走了,合计价值约2万元。毕先生报案后才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短租平台上留下的是假名,凭借虚假身份证和手机号订房。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利用家庭闲置住房进行短期出租的短租行业发展得十分火爆。同时,围绕短租行业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乱象,同样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洗劫毕先生婚房的短租住户,在姓名、身份证、手机号均为虚假的情况下,却能顺利通过短租平台的审核并入住,平台显然难辞其咎。不过其背后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目前我国对整个短租行业的监管本身存在短板。
作为一个新兴业态,短租行业准确的市场身份、性质究竟是什么,究竟是属于传统的旅馆业还是一般的房屋租赁,实际上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因此,短租行业究竟应由哪个部门来监管、具体怎样有效监管,目前也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制度规范。
如果上述这些基础性的监管短板不能被尽快补足,不仅“短租婚房遭洗劫”难避免,还有可能进一步滋生更多更严重的违法安全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快介入,为短租房“立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