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人与岭南木瓜

时间:2016-08-31 08:01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907年,年仅23岁、刚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园艺系毕业的高鲁甫,作为志愿者,踏上前往中国的旅途,成为第一位来华的美国农业传教士。


    1908年1月,高鲁甫抵达广州,任教于岭南学堂(后来的岭南大学),此后的36年,他为广东近代农学的发展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但遗憾的是,在他来华百年后的今日,仍没有一篇专门的文章介绍他。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高鲁甫的故事---


    你或许不知,有“岭南果王”之称的木瓜以及被誉为中国最美校园之一的中大康乐园,竟是百年前,一位远道而来的美国人培植和规划的。


    这位美国人就是乔治·高鲁甫,一位广东近代农业科学和教育不可绕过的人物。


    1  规划出最美的岭大校园


    在网上热传的中国最美大学排行榜中,中山大学位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之后,排名第三。武大有樱花和珞珈山,厦大则有独一无二的海滩,中大没有这两所学校的上述特点,它的美主要来自红楼和古树。


    1958年,广州编辑《植物志》,发现广州有记载的1800种植物中,中山大学康乐园的植物即占了其中的80%,可算当时广州最大的植物园。


    目前广州的桉树约有十七八种,在中大校园就能找到13种,植于1910年左右的桉树在校园内至今仍能见到。广州乃至广东省其他地方的桉树许多是从中大校园引种的。广州唯一的一株印度马钱,也在中大校园内。


    中大校园还是广州最早引入棕榈的地方,大王椰子、长叶刺葵、油棕这些原产于热带的树种,也都以此为根据地走向广州各地。


    中大校园竹子种类尤其丰富,1958年开始,华南植物园陆续在这里移植竹种,种类达到134多种,占华南植物园当时竹种的50%左右。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高鲁甫打下的。


    1904年,岭南大学(当时叫岭南学堂,相当于大学的预科)从澳门回迁广州,校址选定距广州城东南十里的康乐村(中山大学后搬到此)。此时的校区占地200多亩,校舍全是简陋的盖板屋,周围是一片荒丘和水田。


    不久,校方请了美国建筑师司徒敦对校园作了设计。第一批建筑物竣工之后,校园看上去光秃秃的,有点荒凉。


    1908年1月,高鲁甫来到岭大,校方要求他运用园艺的专长,对康乐园的绿化作规划。


    追求园林化效果,强调绿化的空间布局,是高鲁甫规划的宗旨。具体说来,就是注重草坪的布局,构建几何图案状的广场式花园,利用半封闭的绿化空间,为师生感情交流、学术思考、散步放松提供一个露天场所。


    按照规划,校园种植了不少榕树、樟树、阴香、龙眼、荔枝、橄榄、芭蕉,这些乡土作物,为校园绿化奠定了“中国风”.


    之后,高鲁甫又从国外引进了当时中国还很罕见的热带树种,如棕榈、大王椰子、长叶刺葵、油棕等;接着又从澳大利亚引进桉树、白千层、木麻黄和南洋杉,仅桉树和白千层就有几千株,十多个品种。这些热带植物非常适应广州的气候,很快就长得很茂盛了。


    没过多久,校区便逐渐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林海之中,一个中西合璧的童话般校园逐渐成形。这在当时的中国大学校园里是独一无二的。


    1933年,校园引种了湿地松、火炬松,开辟了多个竹园。


    2  近代广东农学的开拓者


    1908年高鲁甫初到岭南学堂时,负责教授地理、英文、数学等课程。


    岭南学堂在广州城外拥有几十余亩空地,出于农学专业的敏锐,他觉得这是理想的苗圃及农场用地。


    授课之余,高鲁甫特意召集一群对农艺有兴趣的学生到农场劳动,给每人分配一小段园地,由他们亲自整地、播种、施肥、浇水和田间管理,主要种植蔬菜,他作指导。高鲁甫还让学生们对美国的化肥进行实验,以判断哪种更为适合中国的作物和土壤。


    1912年,高鲁甫正式为岭南学堂中学三年级学生开设初级农业课程。


    学堂的外籍教师习惯喝牛奶,为了得到稳定的牛奶供应,教师们集资,由高鲁甫特地从国外引进了荷斯坦与吐根堡等优良奶牛,办起了奶牛场。


    刚办时,奶牛水土不服,传染上了流行病,但在高鲁甫的努力下,奶牛都挺了过来,一个规范的奶牛场最终建立起来。


    奶牛场初期有奶牛30头,除了供应老师饮用外,多出部分对外出售,首年就盈利18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额外收入。奶牛场亦成为学生们农学实践的重要场所。


    后来,奶牛场越办越大,饲养有西洋奶牛、印度水牛、中国水牛,共140头,还饲养了25头山羊。


    1916年,岭南学堂开办文理科大学。是年9月3日,召开了农学部首次教务会议,高鲁甫出任主任。农学正式成为学校里与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四组课程之一,每周农学课时为2.5小时。


    1921年,在当时广东政府和粤港巨贾李煜堂、马应彪、陈廉伯等人共同资助下,兴资30万元,成立岭南农科大学,为岭南大学内分立的大学,高鲁甫任校长。


    1927年,岭南农科大学并入岭南大学,改组为农学院。高鲁甫先后担任岭南大学农学院院长、园艺系主任及经济植物引入站站长等职。在此期间,高鲁甫还亲自主持出版了《岭南农学杂志》与《农事双月刊》等刊物,为广东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


    高鲁甫的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为我国着名农学专家,像中科院院士、水稻遗传专家卢永根和著名番茄育种专家李鹏飞等。


    高鲁甫还特别用心去经营农学院的农场,开辟了菠萝及木瓜种植园、柑橘场、蔬菜园、秧苗场等。其中,秧苗场的品种达三百余种,每年向社会销售达数万株。


    农场还引进了美制的割草机、手扶播种机、手扶除草机,建造了当时极为罕见的新式温室。农场里除原有的奶牛场外,还增设了现代化的养猪场、养鸡场,自己宰猪和加工肉类,熏制西洋火腿,腌制广州腊味,制造肉罐头,制作奶酪。


    这个现代化示范农场,让人们大开眼界,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高鲁甫时代的农学,还是一门时髦学科,先施公司老板马应彪之子马文甲、永安百货公司老板郭乐之子郭彬爽均是高鲁甫的学生。


    高鲁甫在主持农学部(院)期间,做了许多向社会普及农学、林学、园艺以及食品知识的工作,对开启人们对现代农学的认识,颇起作用。


    1917年,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发起第一次全省农品展览会,岭南学堂农学部就用幻灯片向人们介绍了农林畜牧科学知识,展示了种种让人们惊奇的农艺新品种。当时市面牛奶掺水出售,农学部写成《饮牛奶须知》小册子,在展览会内散发,提醒人们注意牛奶掺水之害。


    1917年清明节,农学部在校园内举行了植树仪式,邀请朱庆澜来主持,报纸还专门作了报道。全校师生和市民在这次植树仪式中植树600多株。


    3  陈毅点名要尝岭南木瓜


    岭南木瓜皮薄肉厚、润滑清甜,有“岭南果王”之称,它就是高鲁甫在岭大培育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陈毅元帅来中山大学视察,在会客厅刚坐下,就点名要求品尝中大农场出产的岭南木瓜。


    上世纪20年代之前的岭南木瓜,个小质差、产量亦低,一点都不甜,根本没人把它当成水果。人们一般在木瓜刚青时采摘,然后煮熟当蔬菜吃,吃不完就作为饲料;或将木瓜晒成干,充当一种叫“川木瓜”的中药,偶尔亦用于浸酒。


    高鲁甫进入岭南学堂的当年,就从美国夏威夷引进一株木瓜苗,栽种于校园内。因长势良好,后来又繁殖了40多株。


    1912年,高鲁甫又从夏威夷引种了400株木瓜,在岭大的农场进行选育与改良。那时的夏威夷木瓜是珍稀之物,一部分瓜苗由夏威夷华侨林金意捐赠,另一部分由新加坡华侨刘开益、刘立夫兄弟捐赠。


    这些夏威夷木瓜经高鲁甫数年的选育与改良后,终于适应了广东的气候,结出的木瓜个大、汁多、香甜,改变了原本只能作为蔬菜或药材的用途,成为名震粤港澳的着名水果。岭大所产的木瓜,多次在全省农品展览上出展,现在还可以看到一幅拍于当时的照片上写着:“岭南学校同树产三个木瓜共重11.2斤”.


    据1925年岭大年鉴记载,岭大农场种植的木瓜,每当成熟就远近争购,一角一斤,每年为岭大赢得8万余元的收入。


    那时到岭大参观学习的人员,最希望能获得木瓜作纪念品;不少岭大农科学生,在毕业时将木瓜种带回家乡,推广种植。


    1916年,高鲁甫专门撰写《岭南木瓜》一文,回顾了改良木瓜的初衷与历程。


    4  最早引种美国脐橙的人


    脐橙是从美国引入的优质水果,高鲁甫就是引进的先行者。


    脐橙的远祖,就是中国的甜橙。据考证,1516年,葡萄牙人把中国甜橙带回首都里斯本,后又传到西班牙,再传到南美洲的巴西。


    1820年,巴西一间修道院内的一棵橙树发生突变长出新品种。这种橙的尾部藏有一个小橙,特别多汁甘甜,被称为脐橙。由于脐橙无子,繁殖只能靠嫁接。


    1870年,一位在美国的广东人雷敬刚于加州成功嫁接脐橙,脐橙便慢慢成为美国着名水果。


    1922年2月,在高鲁甫的主持之下,岭南大学农学院与美国农业部合作建成柑橘引种站,从美国引进加州脐橙、小河葡萄柚和宽皮蜜橘等品种。


    之后,他又与美国农业部委派的专家进行合作试验,以便使美国的脐橙能适应广东的气候。然而,广东的湿热气候与美国加州的干旱沙漠气候存在极大差异,加州脐橙引种工作最终未能成功,但这为半个世纪后成功引种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外,美国农业部外国种子与引进局还在高鲁甫的提议下,向岭南大学无偿提供了桃子、杏仁、梅子、梨子等品种。同时,高鲁甫还从美洲引进了六个石榴品种以及澳洲坚果、肉桂、树菠萝、鳄梨、灯笼果、甜糯米粟、甘笋、秘鲁绵豆等物种。


    1941年,因病返美的高鲁甫仍念念不忘岭南大学,在休养间隙,他在佛罗里达半岛萨拉索塔县找到一个气候与广州相似的地方,建成一个植物交流站,但由于当时日本侵华,这些准备好了的植物一直没机会发运到岭南大学。


    1945年,抗战结束,高鲁甫回到中国。他亲自撰写《岭南大学农学院在过去35年的成就》。1946年,高鲁甫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工作了15个月,担任华南复兴官员,负责农业作物引种工作。


    5  让罗汉果


    从深山走向世界


    罗汉果,不仅是一种清凉饮料,可缓解咳嗽以及便秘和糖尿病症状,同时还由于它的甜度是普通糖类的300倍,且不含任何糖分,成为目前世界上提炼甜味剂的最佳之物。


    罗汉果为世人广泛注意和利用,和高鲁甫的推介是分不开的。


    罗汉果原产于我国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山区,其中以广西桂林产罗汉果最为着名。历史上,它是朝廷贡品,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在民间,只有山区部族首领才能享用。


    种植罗汉果的山区,不仅彼此不相互引种,还规定不准把它携带到山外。其功能在地方文献中只有清嘉庆五年《永福县志》有记载:“罗汉果大如柿,椭圆味甜,性凉,治痨嗽。”


    1937年,高鲁甫带领一个国家地理考察团到广西进行考察,受到桂系领袖李宗仁的接见,当晚就住在广西省省长黄旭初的家中。


    在这次考察中,他在桂北永福县山村发现了着名的罗汉果,并采摘下来。当时,罗汉果还没有有被科学界命名,高鲁甫依土名为其正式命名。


    随后,高鲁甫与植物学家史怀夫对罗汉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合作完成《广西的罗汉果》一书,不仅填补了学术界对罗汉果的研究空白,也令罗汉果成为寻常的吃用水果。


    6  高鲁甫荔枝


    高鲁甫从来到广州的第三年开始,就奔走在岭南以及南中国各地,做了大量的植物资源调查,成果丰硕。


    高鲁甫最初的植物调查,是从潮汕的柑桔入手的,很快就编成《广东柑橘属植物调查报告》,并在《岭南农学会年报》上发表《制止橘类虫害病症法》论文。


    1915年,高鲁甫在菲律宾科学局成员梅丽尔的帮助下,在学校创办了一个植物标本室,将搜集到的植物制成标本,标本室最后成为中国收藏南方植物最丰的标本室。


    荔枝和龙眼作为岭南最有代表性的水果,引起高鲁甫的浓厚兴趣,成了他研究的重点。他四处实地调查荔枝和龙眼的品种,了解其传统种植技术,还专程到增城考察荔枝名种挂绿。


    1918年,凭着荔枝研究的论文,高鲁甫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园艺学硕士学位。从现代植物学去分析研究荔枝形态结构和机理,高鲁甫应该是第一人。


    1919年,高鲁甫撰写的《岭南荔枝》论文荣获民国政府农林部甲等奖。同年,山西官书局奉阎锡山之令,刻印清代植物学名着《植物名实图考》数十部,阎锡山特意惠寄国外学界名人的十本赠书中,高鲁甫就有其中一本。


    1921年,高鲁甫撰写的《龙眼与荔枝》一书在纽约出版,这是西方学界最早研究荔枝、龙眼的着作之一。后来此书在美国十余次重印,直到2008年仍在重印。


    高鲁甫对荔枝的兴趣一直延续了20多年。1943年,他还在《佛罗里达州园艺公报》发表《荔枝成功种植的生态因素》、《福建陈紫荔枝历史的再阐释》等研究文章。


    高鲁甫还努力将荔枝推广至美国。1918年冬,他回国休假,便带上糯米糍、桂味、黑叶等荔枝种苗。


    1935年,夏威夷州政府为了感谢高鲁甫引种荔枝至夏威夷的贡献,特地从这年长成的黑叶实生树中选出一株优良植株,经嫁接繁殖后,命名为“高鲁甫荔枝”.


    1940年,因在岭南大学连续服务20年,高鲁甫被民国政府教育部授予服务一等奖,成为全国获此等级奖项的29位中外人士之一。1953年,因在中国的杰出贡献与卓越表现,高鲁甫获得宾州大学第一批“杰出校友”称号,当时获此殊荣者仅有5人。


    7  三年就学会粤语


    高鲁甫热爱中国文化,来华的头三年,就学会了粤语,他的中文名字“高鲁甫”正是根据粤语发音而取的。他一生对华友好,善待中国人,是许多中国人的良师益友。


    岭大农学院教员郭华秀在高鲁甫指导下进行了农业调查和研究,后郭华秀英年早逝,高鲁甫亲自组织专刊纪念,撰有纪念文章《郭华秀先生行述》。


    高鲁甫家中常常高朋满座,交往者不乏中国政界学界名流,如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钟观光,就曾造访高鲁甫,与其交换植物标本。民国着名作家、《良友》画报总编辑梁得所也曾上门拜访,聆听高鲁甫讲授植物学知识。


    1947年,高鲁甫退休回到美国,住到佛罗里达州的劳雷尔,准备在那里撰写《植物手册》。这是一本记录世界植物资源和为植物交流而撰写的专着。


    1954年12月4日,高鲁甫去世,享年70岁,留下的是50篇(部)左右的研究著述和手稿。遗憾的是,他的《植物手册》未能最终完成。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孙中山是美国人? 学者:没正式美国国籍
  • 美国人炒作蒋介石“婚外情”:逼其交出军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