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里的《张义潮出行图》
讲这个牛叉人物之前,先看一首词,元稹写的《西凉伎》: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
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
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西凉之道尔阻修。连城边将但高会,每听此曲能不羞。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俺老元听说以前凉州可是个热闹地方,葡萄美酒喝不完,街上到处开酒楼,老板娘叫卓文君,女服务员叫莫愁。都美哒哒。在那里当差的军人都不想回长安。因为哥舒翰将军在那里建了军府,天天开海天盛宴,娱乐活动相当丰富,我只说一样,那胡姬的腰,简直就能要了我老元的老腰。那些年,大宛献的汗血宝马,赞普献的翠云裘……什么稀奇玩意不从那里运过来啊。
唉,可惜啊,这都是传说啦。自从安禄山这个死胖子攻进了京都,我们的边关要塞就从万里之外的阴山退到家门口的城乡结合部原州。离长安只有五百里,踩脚油门就到了,那里还能去什么凉州快乐。
所以,你们这些军将还只知道天天喝酒开PARTY,放的就是凉州的广场舞《月亮之上》,你们还要不要脸啊。你们这些王八蛋也不想想,我们唐朝的遗民在凉州过的什么日子,你们没本事收复就算了,还在这里搞西凉伎。堪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那么,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呢?老元为什么这样生气呢?原来,自从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连自己老婆都管不了,所以也就管不了以前以凉州为核心的河西走廊了。这个地方很重要,李白经这里进长安写诗,高适去那里采风,胡伎从这里到长安汇报演出。
更重要的是,以前那里是唐朝的管辖区,很多唐朝子民居住。现在河西被占,他们都日夜想唐朝派兵马过去。
这个不是诗人瞎猜,确有其事。公元708年,唐德宗派了太常少卿韦伦出使吐蕃,回来的时候经过河陇故地,发现原本很繁华的地方都变得极为破败。当地的人都躲在墙后面看韦伦,有些指指自己的心,然后泪流满面,有的朝东面跪拜。有的甚至跑上来,往韦伦手里塞上一本密疏,希望王师能够收复这些地方。
有的地方过去几十年了,只要碰到唐使,就有民众夹道哭迎,说的话已经变音了,但穿的衣服还是唐服。他们拉着唐使哭诉:皇帝还会想起我们这些失陷于蕃人的百姓吗?
那么,河西之地被谁占了呢?
正是韦伦出访的吐蕃。
安史之乱之后,吐蕃趁着大唐体弱多病,攻占了河西。而且吐蕃人也不懂什么治理,在这里采取抢掠政策,而且规定汉人见到吐蕃人必须低头,甚至随意杀人夺物。
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当然应该取出来,但为什么唐朝的边将们只知道听西凉伎,不去夺西凉,这其实也是有心无力。自从安史之乱,大唐的重心已经移到了东边,西边这一块只能自保。
就这样,一直拖了一百年,到了公元850年,怒斥边将:“每听此曲能不羞”的元稹已经去世了二十年了。
这时!这时!这时!
一个和尚从河西而来,他衣衫褴褛,他嘴唇枯裂,他身体佝偻,唯有眼神坚定。
他带来了消息,大唐的遗民,大唐的遗民,大唐的遗民收复了沙州!
长安轰动了,所有人拥挤在朱雀大街,观看这位西边来的和尚,他们疯狂,他们呼叫,甚至泪流满面,昏倒在地。他们的热情不亚于今天任何一个追星族。长安上一次为一个和尚空城还是二百年前,那个和尚叫玄奘。
今天的和尚叫悟真。
他站在长安街头,喃喃自语:只有我一个人到了吗?他们呢?还有九路啊,九路啊,只有我一个人到了吗?
是的,当年他们分十路从瓜州出发,穿越巴丹吉林大沙漠、腾格里大沙漠、库布齐大沙漠……茫茫的戈壁,无边的草原。行走了数千里,更不用说,后面还有追击的吐蕃军人。
有的倒在了无边的沙漠里,有的被无情的弯刀斩杀。
十路信使只有他来到了长安,给唐朝送来了最惊喜最渴望的东西:大唐的遗民收复了河西的瓜州,他们还要准备全线进攻,尽复河西旧地。
唐朝的皇帝宣宗以最隆重的仪式接待了悟真,然后记住了那个名字:张义潮。
收复瓜州的正是祖籍南阳的大唐遗民张义潮。
安史之乱后,吐蕃进攻河西诸州,最后铁骑攻到沙州城下。当时的沙州已是狐城一座,跟唐朝失去了联系,没有增援,也没有粮草。但就是这样,当时的沙州刺史周鼎依然一边固守,一边向回鹘求救。回鹘是占便宜型的,那些年,吐蕃的势力很大,回鹘也不敢惹他们,所以就跟国军一样,总是你顶着,援军马上就要,顶了二三年,还是没来。最后周鼎顶不住了,开了一个会,说我们干脆把这个城烧了,不便宜了吐蕃。然后我们率众东奔,能回就回国,不能回国死在路上算了。
这时,军事干部阎朝做了一个影响一百年的举动,他把周鼎勒死了。
周鼎也是棒棒哒,但他这个毁城自奔的主意确实不地道。沙州还有很多老百姓呢。
杀了周鼎之后,阎朝就自封老大,接着跟吐蕃干,加上前任一共固守了十一年,基本上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但阎朝没有逃。反而是跟吐蕃达成了一个投降协议:投降可以,但不能把我们迁走,我们还得住在这里。
吐蕃人答应了这个请求,这才有了百年之后,唐朝遗民收复河西的壮举。在开门投降的十七年后,张义潮出生了。
张义潮,祖籍南阳,汉人,祖辈是唐将,后来迁到了河西,家族是沙州的豪门大户。
虽然如此,张义潮却难说有什么幸福,因为沙州被吐蕃接管之后,吐蕃人的管理十分简单粗暴,甚至干了很多血腥的事,比如受降当天,把一些老弱病残的人挖去眼睛,赶出城任其自生自灭。所以张义潮年轻就下定决心要赶走吐蕃人。于是,他从小就开始读兵书,操练武艺,寻找机会。
841年,吐蕃发生了大饥荒,紧接着,吐蕃国内大乱。唐朝不失时机地发起了一些攻势。唐朝当时的皇帝是唐武宗,很有能力,他统治的时期称为“会昌中兴”,当时收复了很多被吐蕃抢走的地盘。比如元稹时还在唐朝手里的原州。
敌国内乱,祖国又雄起,张义潮觉得机会到了。于是在848年在沙州发动起义,向城内的吐蕃军发动了攻击。一开打,城中的唐人都来共襄盛举,很快就把吐蕃人赶了出去。
没多久,吐蕃军纠集大军反扑,张义潮这个人平时喜欢看孙子兵法以及白起的书,所以现学现用,使了一个“启武侯之八阵,纵烧牛之策”,把吐蕃的大军冲散了。
经过恶战,终于击败了吐蕃大军。站稳了沙州这块根据地。
此后,张义潮派出了十路信使给唐朝报信,因为路途遥远,吐蕃阻拦,最终只有一路就是悟真和尚抵达了长安。抵达时,已经是张义潮发动起义的二年后了。
本来,张义潮是希望唐朝派兵一起进攻,但显然领导靠得住,二师兄能上阵。所以,张义潮也没有全部指望中央政府,而是积极准备,主动进攻,先后收复了沙、甘、肃十一州。
最后,张义潮把目标定在了凉州。当时,张义潮派了七千名士兵。有意思的是,里面有一半是汉人,另一半是吐蕃人。没办法,吐蕃贵族的统治太残暴了,不但汉人受不了,吐蕃百姓也受不了,他们宁愿接受唐朝的统治。
凉州是吐蕃在河西的最后一块堡垒,所以也很拼命,最终打了三年,才真正将凉州拿下。
至此,河西十二州重归汉土。
此后,张义潮在河西坐镇,击败了前来骚扰的回鹘,在河西恢复了唐制,并恢复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灌溉,本已荒废的河西再度回复繁荣。
公元867年,张义潮离开沙州,来到神往已久的长安,并定居下来,五年后,张义潮逝世,享年74岁。
河西之地,复我唐土,荒凉之地,复本繁华,行人遇途,不必低头。人生如此,我复何求。
据微信全球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