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呼唤春节你“快点来,慢点走”,想到那时的春节,满脑子都是年味儿:家家户户屋檐下挂满了腊肉,大街小巷贴满了对联,全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看春晚……临近过年,这些温馨的、有趣的、难忘的回忆就一股脑儿地又冒出来。春节习俗源远流长,各地不同,每个人都有浓浓的过年情结和不一样的过年故事。这个冬日,人民网文化频道推出春节特别策划《最怀念的年味儿》,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影视大咖等,畅聊他们的春节记忆,分享他们最怀念的年味儿。今天,请大家跟小编一起,跟随作家赵丽宏的脚步,追寻飘散在岁月中的年味儿。
寒风摇曳,雾气渐渐凝聚在窗户上,绽放出一朵朵晶莹剔透的冰棱花。
年,近了;年味,浓了!
“儿时,过年那几天,似乎是集中了一年中所有的兴奋和快乐。”年过花甲的赵丽宏,聊起自己的童年时光,眼中满满的回忆与留恋。
除夕的前几天,大人就开始做过年的准备:采购年货,用小石磨磨糯米粉,炒花生、瓜子,烧各式各样的菜;外地的亲戚,则早早给家里的每个孩子寄来贺年卡,再写上祝福的话语。
“那时候贺年卡远不像现在的品种那么繁多,白色的卡片上,画一个穿红衣裤的男孩在放鞭炮,一个梳冲天辫的女娃站在一边紧张的捂住了耳朵……这样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对我而言,一张薄薄的纸片,寄托了很深的情感,以及对彼此的思念。有一位老先生,年年都会给我寄贺卡,夫妇俩的合照上写有美好的祝愿。这是我非常珍惜的,也是我期盼的,是亲友间的联系,是实实在在的牵挂。”这两年,收到的贺卡明显少了很多,这是习俗之变,也是一件憾事。
童年的过年记忆中,最让赵丽宏兴奋的,莫过于陪父亲去书店买年画。那时候的赵丽宏,不喜欢骑在鲤鱼上的胖娃娃,也不喜欢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梁山伯祝英台。有一年过年前,在书店里看到一张很大的年画,画面上四个骑马的战将围作一团,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赵丽宏一眼就相中了。“过年,家里贴一张打仗的画?”父亲笑着问他。赵丽宏以为父亲不知道三国故事,结结巴巴恨不得一下子把读到的三国故事讲给他听。父亲拍了拍他的小脑袋说:“好了,好了,我都知道。你喜欢,就买这张吧。”那一年,这张《三英战吕布》的年画在赵丽宏家的小饭厅整整贴了一年。
儿时过年时,还有一件令赵丽宏兴奋的事儿,那就是放鞭炮。红色的大鞭炮放在地上,用一支冒着青烟的香去点鞭炮腰眼里的导火线,因为紧张,那支香颤抖着,老也点不着导火线……而当导火线滋滋地冒出火星时,那种期待的兴奋就达到了顶点。那时的年味,和浓浓的鞭炮火药香连在一起,也许,这样的年味,会渐渐淡出,只能留在记忆中了。
在赵丽宏看来,最重要的年味,是亲人团聚,家庭美满,是人间的和谐幸福。至亲好友在欢度新春的日子里相聚,情感,在这一时刻才能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