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善于利用碎片时间读书

时间:2015-12-14 08:01来源:大西北网-城市快报 作者:李宁 点击: 载入中...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谈到读书问题时,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他看来,读书可以吸收先人的智慧,是“天下第一好事”.


    至于说季羡林先生读过哪些书,其实只要看看后人对他的称谓就多少可以明白一些: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的书单中,既有《三字经》《百家姓》等他那一时代的人普遍接触的读物,也有艰深的佛学典籍等,涉猎之广,让很多学者都自叹不如。


    在季羡林授权出版的《读书与做人》一书中,他曾经回忆过自己七十余年的读书经历。在季羡林的人生经历中,他的叔父对他影响巨大。季羡林从小父母双亡,叔父不仅送他入私塾读书,并且亲自教授他理学知识,使得季羡林从小就对经史子集都有所涉猎。然而,中小学阶段,季羡林最爱读的书是《彭公案》《施公案》《洪公传》《三侠五义》《小五义》《东周列国志》《说岳》《说唐》《金瓶梅》《西厢记》等叔父眼中的“闲书”.不过,在季羡林看来,这“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


    高中时,季羡林大量阅读了陶渊明、杜甫、李白、王维、李义山、李后主、苏轼、陆游、姜白石等人的诗词,以及《韩昌黎集》《柳宗元集》和欧阳修、三苏等人的文集,季羡林很难说清楚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但肯定地表示对他“以后的工作起了积极的影响”.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季羡林最喜欢的是《史记》《世说新语》《儒林外史》等以及陶渊明、杜甫、李白、苏轼、纳兰性德的作品。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季羡林选择了西洋系,上了众多和西方的历史、文学、美学相关的课程,在那里,他觉得自己受益最大的不是正课,而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和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而后者只是季羡林的一门旁听课。后来,季羡林搞比较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就是受了朱光潜的影响,搞佛教史、佛教梵语和中亚古代语言研究,则源于陈寅恪的影响。


    在回忆录中,季羡林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籍时,除了提到陈寅恪(特别是他的作品《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还提到了德国的梵学大师吕德斯。对季羡林来说,这两位先生的吸引力在于其“缜密到神奇”的考据方法,并且表示,“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个人兴趣之所在。我禀性板滞,不喜欢玄之又玄的哲学。我喜欢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而考据正合吾意。”


    季羡林之所以能读这么多书,和他善于利用时间是分不开的,他提出要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这个词是季羡林自己创造出来的,并称这个词是怪名词。按照季羡林的解释,其实这个词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碎片时间”.在季羡林看来,会前、会后,甚至在会中,以及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时,都是可以利用的时间。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陈寅恪“托付”蒋天枢
  • 季羡林日记大骂教授混蛋 网友赞大师“真性情”
  • 1949年陈寅恪为何离开北京
  • 谁解陈寅恪
  • 陈寅恪的婚姻
  • “唐僧”季羡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