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大开放才有大文化

时间:2015-10-28 08:01来源:大西北网-广州日报 作者:付小为 点击: 载入中...

故宫博物院

 

    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90年院庆,故宫推出的一系列文化盛宴也达到了高潮。汇集历代名画的“石渠宝笈特展”要更换部分展品,连日来观众离开武英殿时,都已是晚上10点以后。过去来故宫只能看三大殿的情形在今年秋天被彻底颠覆,密集的展览让观众大饱眼福。


    事实上,为庆祝90华诞,进入今年以来,故宫已经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18个展览,多个大型研讨会。而10月10日的院庆当日,故宫更以更多的展品,更大面积向公众开放的方式,为这场庆祝仪式画下完满句点。然而,这所有的尝试并不仅仅是为了一场隆重的院庆,更大程度上,它是作为文化机构的故宫博物院转型探索的一部分。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现在的展览不仅仅是把家底拿出来晒一晒那么简单,展览之外的二次乃至多次传播更为重要。故宫逐步意识到必须多条腿走路。最开始是完善参观服务,从购票环节到休息座椅配置等方面,一点点细节性补充。后来意识到与故宫文化的接触未必只有亲临故宫来实现,就有了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藏品介绍、网上展览等,故宫还计划用3年时间,初步搭建起各种数据资源联动,增进交流的“数字社区服务”.


    目前来看,由于互联网平台还在搭建中,网络受众的反响还不能充分直观地展现,但仅实体展区的人流如织,足以让故宫更为坚定所有尝试的方向。除去管理、科技手段的引入,故宫自我改革的最大特点,其实是看到了公众对文化汲汲渴求,以及不同人群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就像此次“石渠宝笈特展”的观众,有来看门道的专家学者,有博物馆发烧友和书画爱好者,有为一睹《清明上河图》真容而来的观众,也有凑热闹加入“狂欢”的过客。


    过去我们说谈文化,总喜欢给文化分类,雅的、俗的、精英的、大众的,对应地,也有不同欣赏层次的受众,不仅圈子间有隔阂,一些有代表性的藏品或作品还深居闺院。品读文化,不啻为一次跋山涉水的朝圣。尤其对于门外汉,即便可资参观的去处足够丰富,如果得不到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过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要么是对外公开的文化品类有限,要么是文化解读不充分,形成无形的文化门槛,让不同人隔绝在彼此的文化圈之中,这样的状态,并不利于文化自身的发展、传播,进而扩大影响力。


    必须打破一个观念,文化并不束于高阁。许多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不过是普通生活场景的一部分,固然是回溯历史、艺术欣赏的场地,也是生活休闲的选项,大部分馆所,更以学生免费的方式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这场文化盛宴中。而这种普遍的公众开放性,本质上是让文化进入所有人的生活,因为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对于文化本身来说,最广泛的受众,意味着更多的解读,更多的讨论,更多创造力的碰撞,这些其实也让文化得以拓展得更深远,走得更长。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河北首次为非国有博物馆授牌 有汉唐陶俑北宋钱币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9月将开放 意义何在?
  • 国际博物馆日的冷思考:是否已沦为“儿童游乐场”?
  • 民办博物馆:藏有“金饭碗” 缘何没饭吃
  • 使用自拍杆太自我打扰别人
  • 对“自拍神器”何必过分敏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