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4月,24岁的魏时珍前往德国求学,报考当时有“数理王国”之誉的德国哥廷根大学,成为该校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哥廷根大学经过4年的苦读,魏时珍于1925年被授予数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这也是中国人在哥廷根大学获得的最高荣誉。
本文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先生与魏时珍教授之间的深情厚谊。张澜先生的崇高品格以及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风范可见一斑。
1926年,我的祖父张澜先生被任命为国立成都大学第一任校长,他非常注意师资建设,提出了“打开夔门,欢迎中外学者来川讲学”的口号。
他在延揽人才时,不抱任何偏见,用人唯才,不拘一格。不管是哪党哪派或哪一帮的人,只要在学术上有地位,有创见,一律兼收并蓄。当时在成都大学教师中,各种政治派别的人物都有,既有国民党人熊晓岩、张铮、曹四勿、黄季陆,也有共产党人杨伯恺,还有国家主义者何鲁之、李璜;既有崇奉孔孟、精通国故的“蜀学宿儒”徐炯,也有像吴虞、李劼人这样热心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难得的是,偏僻的四川居然还有几个外籍教师。
他还通过各种关系和派出专人,到省外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担任教职人员。魏时珍就是他用重金从上海聘请到校的“庚款文化基金会”的特聘教授之一。
青年才俊
魏时珍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求学期间,朱德和孙炳文二人到德国寻找马克思主义,就寄居在魏时珍宿舍附近。魏时珍帮助朱德、孙柄文补习德文。从学字母开始,对于年近40的朱德,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确是很困难的,朱德与魏时珍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外,魏时珍还关注着国际最新的物理学动态,当他听说《相对论》作者爱因斯坦正在柏林大学讲学,便马上给爱因斯坦写信,希望能得到指导,请求他允许其将《相对论》的基础知识介绍到中国。在得到爱因斯坦的首肯后,魏时珍遂夜以继日精心研讨,撰写了一篇关于相对论学说的科学论文,连同爱因斯坦的复信寄回祖国发表在1923年的《少年中国》月刊上。文章的发表极大地促进了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魏时珍也成为最早向国内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学者之一。
我祖父听到四川有这么一个青年才俊,非常高兴,将魏时珍从上海特聘到成都大学。
舟中论道
1982年魏时珍写文章“忆张澜”,深切缅怀自己的校长诞辰110周年。
他讲了这样一件事:因事随张澜先生从南充舟行赴重庆,他询问张澜先生当时有关《论语》“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一句的断句争论问题,有的人断为:“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当时,我祖父讲了两种断句的依据。魏时珍感叹于我祖父博览群书,且无门户之见。
舟中又谈论了诸经中,连韩愈都认为最为难读的是《仪礼》。而我祖父专攻《仪礼》。魏时珍十分佩服,他说“……先生独不为难,敢于摧坚挫锐;别的不说,但是这种求学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
魏时珍由衷地佩服道:自清末以来,张澜先生的政绩和他的奋斗精神,无疑,知道的人是很不少的。但是,他的学问造诣和哲学思想,看来,了解的人恐未必多。据我所知,在这方面,他的成就也是卓著的。“我深佩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他不但是一个经师,而且是个思想家。”
“历史问题”
魏时珍刚到成都大学任教时,由同事李璜介绍参加了青年党。后来,青年党参与了民盟的建立,也是组成民盟的三党三派之一。1946年,因为坚持亲蒋立场,与民盟对立,被民盟开除。新中国成立后,青年党被定为反动党团。
1951年1月25日,魏时珍因“历史问题”进入成都南较场“政训班”,“隔离审查”学习。知识界的朋友对魏的处境十分关心。当我祖父获悉有关魏的情况后,2月,立即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坦陈己见:
恩来先生:
昨接成都友人胡助来信称,魏时珍于一月间忽奉命往南较场集体学习,与匪特等受同一待遇等语。魏时珍为川北蓬安县人,曾留学德国学物理,澜主持成都大学时,聘任教授,后继续主办农工学院及国立理学院。虽早年加入青年党,从不过问政治,澜所素悉。拟请先生电告成都行政当局,如魏时珍无其他大罪过,可令来京进革命大学研究院学习,以容纳知识分子,并加深其学习。特陈。
此致敬礼!
张澜
周恩来总理接到信后,立即通知川西行政当局告以“魏时珍的问题,要调查事实,慎重处理……”
历经函电往还,查清事实,沟通情况,魏时珍于1951年6月24日脱离“政训班”的“学习审查”,平安回家。当年8月,四川大学正式聘魏时珍为数学系教授。
同时,祖父专门去函,不留情面地批评他的缺点。信中写道:“兄于理学院接管之时,稍受代表诘问,即认为皂白未分惴惴不安,大可不必。须知中共的基本精神,即在批评与学习;他们视学习等于生命,以批评提高警觉,每值学习与批评的场合,语贵坦白,义取彻底,盖不问好人坏人,不论学历、职位与年龄……兄之学诣,素所佩仰,除待间当代揄扬外,特略述中共作风,藉广襟期。”
自此,魏时珍一直在四川大学工作,1984年6月,德国哥廷根大学向这位60年前获得学校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颁发了《金禧特别纪念证书》,表彰他数十年来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以及为增进中国与德国之间数学交流所作的卓越贡献。
1992年初,魏时珍先生在成都病逝。
(本文作者系张澜先生之嫡孙、中央民族大学数学系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