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后,都有出版社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出版获奖者的书,哪怕这个作家再偏门,哪怕这些作品根本就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没关系,反正总有人抢,不愁没销量。一年一度的诺奖,就好比每年给书市注入一针“兴奋剂”,但那只是短时间内的“虚假繁荣”,那些去疯抢诺奖得主的书,买回去真正全部看完的又有多少?大部分可能只是跟风而已。
存在即合理,再小众的纯文学作品,也有它固定的读者群。真正喜欢阅读的人,往往也是相对沉静而理性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因素而随意更改自己的选书原则、阅读习惯。作者的个性化创作,和读者(哪怕只是少部分人)产生共鸣,你不能否认他的创作是有价值的。时间能检验作品的生命力,就让这种价值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去发酵。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影视作品的价值。影视作品也是一种创作,也有大众、小众之分,把纯文学和影视对立起来,本身也不科学。
繁忙的工作之余,看看影视作品,看看综艺节目,也看看合自己口味的纯文学作品,就这样充实地活着,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