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舰是一艘日本的护航驱逐舰。 1945年下水,排水量810吨,最高航速16.5节,舰员编制126人。
1948年底,济南已解放,当时的中共胶东区委和东海地委统战部、中共青岛市委、胶东军区和东海军分区政治联络部,都不约而同地将策动国民党军舰起义作为削弱其海军力量、瓦解其海上防线的重要突破口。
“黄安”舰青岛起义的主要组织者是中尉舰务官鞠庆珍、准尉枪炮军士长王子良、少尉枪炮官刘增厚和上士枪炮班长孙露山,四人形成了起义的领导核心。
根据上级指示,四人领导小组多次秘密策划起义行动,一面分头联络、争取更多的起义骨干,一面抓紧抢修,并开始往舰上装运弹药、通讯器材和大批粮食、物资。
2月9日当晚,四人领导小组在舰上秘密举行了碰头会。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起义时间已刻不容缓,大家一致同意立即举行起义,时间定在2月12日晚。因为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舰长刘广超必定离舰回家过节。为防止起义人员家属遭迫害,会议要求以“上舰过节”为名将有关家属接上舰,随舰行动、协助起义。
2月12日,舰长刘广超果然回家去了。随着天色渐渐变黑,海上刮起了七八级大风,“黄安”舰也在波涛中剧烈晃动。 7点钟,起义领导小组作了行动前的最后碰头,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并分发了武器。王子良将白床单撕成布条发给大家作起义联络袖标。
晚上8点,按照事先约定,王子良、刘增厚冲进舰长室,先将副舰长刘振东等扣押起来。随后,舰上的各重要部门也都被起义人员控制,于8点30分宣布起义。 8点50分,鞠庆珍发出起航命令。当“黄安”舰缓缓驶向外海时,引起了当时停泊在青岛沿海的美舰怀疑,立刻打来信号询问去向,鞠庆珍令信号回答:“风浪太大,择地避风。 ”为防止在南下途中被发现遭飞机轰炸,全舰灯光熄灭,在黑暗中全速前进。途中释放了被关押人员,大多数官兵主动要求参加起义。
2月13日凌晨4时许,“黄安”舰终于安全驶抵连云港外海。 2月14日,新海连特委在连云港举行欢迎大会,向全体起义官兵颁发了“首创起义”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