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淘米水曾是高级洗涤用品(2)

时间:2014-05-08 08:30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倪方六 点击: 载入中...

  士族出身的王敦,在刚娶晋武帝的女儿舞阳公主时,上皇帝老丈人家的厕所,见里面有箱子,箱子里盛着干枣,这些枣是用来塞鼻子的,王敦却认为是用来吃的,遂将枣全吃了。从厕所出来,婢女举着盛水的金澡盘,用琉璃碗盛着澡豆,本是让他洗手用的,王敦却误以为澡豆是给他吃的,他把澡豆倒进水中饮用,还说是“干”.


  这则“笑话”说明,澡豆在当时是相当高级的洗涤用品,连王敦这样的大人物都不识澡豆。从史料来看,澡豆也确是古代最高级的洗浴用品,曾是宫廷专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了唐代宫廷用的“澡豆方”,用现代计量单位来分析,其配方大致如下:


  猪胰5具,白茯苓、白芷、蒿本各120克,甘松香、零陵香各60克,白商陆150克,蒴藿灰30,大豆面1000克。


  将这些原料和在一起,捣均匀,制成豆粒状,成品后装入澡豆罐中备用。唐代宫中的澡豆,主要供秋冬两季洗手洗脸。此澡豆的洗涤效果非常有效,《千金要方》称,“洗面药澡豆方,每旦取洗手面,百日白净如素。”


 

明清时期出现猪胰加工而成的“香胰子”

 


  澡豆这种高级洗浴用品,后来不再是皇家专利,达官贵人和土豪们洗浴时也用上了。《老学庵笔记》记载,宋徽宗时期受宠的太监杨戬家中后院曾建有一浴池,“设浴具及澡豆之属于池上。”


  澡豆的制作工艺,在宋代有了质的飞跃,已不再做成豆粒状,而是将天然皂荚捣碎细研,加入香料,制成橘子大小的球状,时称“肥皂团”.肥皂团因加入了香料,又称为“香皂”.由于此皂起初是宫里使用,故又叫“香宫皂”,乃现代香皂的前身。


  明清时期,“香皂”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改进,去污功能更强:在研磨猪胰的过程中加入砂糖,以天然纯碱取代豆粉,并加入动物脂肪,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民间称之为“胰子”,或“香胰子”,至今仍有地方称香皂为“胰子”.这一时期,江南六合县(今南京市六合区)所产的香皂最为出名,是当时女性最喜爱的洗涤用品。但因为价格太高,非一般人家女性能用得起。


  清中期以后,香皂逐渐在社会上流行开来,香皂种类和制作方法也更加丰富,“药用香皂”更受欢迎。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其制作方法是,“用皂荚捣烂去滓,配以香料、药料合成”.当然,这一时期清代宫廷用香皂与民间的香皂还是有所不同的。


  宫皂用料更考究,所用香料多为檀香、排香草、零陵香这些名贵香料,由御医研制出的药用香皂,除洗涤去污的功能外,还有美容嫩面、滋润皮肤、保健除痒的效果,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用香皂都是这种特供香皂。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先秦两汉官员向皇帝奏事要口含香料
  • 古代服饰颜色有哪些讲究
  • 我国最早通缉令出现在先秦
  • 中国先秦时就有“不孝”罪
  • 先秦两汉官员向皇帝奏事要口含香料
  • 在古老时代先秦做个吃货不容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