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清明时,人们有放风筝的习惯。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 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过节基本主题。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到唐朝开始盛行。“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火起,焚香祭拜悼先人。”反映了当今我国民间在清明节这一风俗的景象。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荡秋千不仅对健康有利,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可以鼓励孩子们多玩。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这个清明节,环保新方法祭祀亲人
·鲜花:在亲人、先烈墓前放上一束菊花,表达自己最淳朴的哀思。
·祭祀网站:打开中国文明网四川站的网站,通过“清明网上祭先烈”的入口打开链接,在里面输入死去亲人的姓名,然后送鲜花,写留言。
·扫二维码:将死去亲人过去的影像制作成二维码,放置于墓碑上。任何亲人都可通过智能手机扫一扫,即能看见先人的容貌、听见先人的声音,缅怀先人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