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陵庙无人看管,庙宇木料多已腐坏,势将倾塌。院中草地,多为农民耕种,陵山附近,私坟如鳞。”1955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在目睹了黄帝陵一派衰败的状况后,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信中写到。
由一封信引发的整修
陈嘉庚回忆自己1940年访延安时,“亦曾谒陵,当时陵庙山树均有专人看管,庭院整扫清洁,古树逢枯补植。”
据史料记载,从1939年开始,国民政府便设立了“黄帝陵园管理处”,开始整修庙堂。一年后,由黄帝庙通往黄帝陵的公路全线贯通。再过了一年,时任国民党总裁兼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特地手书“黄帝陵”三个大字,并将中部县改名为黄陵县。
所以,陈嘉庚在信中感慨黄帝陵“鉴今想往,不胜差异”,而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视。毛主席在阅后批示周总理交有关部门处理。而周总理则明确批示:“黄陵应明令保护和整修。”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陕西省政府开始派代表前往黄陵祭祀黄帝(1963年因故中断)。
两期工程整修黄帝陵
到了1980年清明节,祭祀黄帝陵的活动才得以恢复。并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海内外华夏儿女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要在清明节这天赶赴黄帝陵,共祭华夏始祖。
为了满足祭祀活动的需求,1990年,李瑞环同志在视察黄帝陵时便提出了整修的想法。随着中央资金的拨付到位,一期工程于1992年正式拉开序幕。截止2003年竣工,累计投资8400多万元,共完成22个项目的建设。
到了2002年,为了修建全新的祭祀大典,陕西省又启动了二期工程。累计投资2.36亿元,一座能容纳5000余人举行祭祀活动的祭祀大院拔地而起,初步展现了黄帝陵宏大、庄严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