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共隐蔽战线上杰出领导者刘少文中将(2)

时间:2014-02-26 10:57来源:党史博览 作者:苏振兰 点击: 载入中...


  为指导江南等地的抗日活动,刘少文组织印发抗战刊物如《时事丛刊》、《内地通讯》和《江南通讯》等,并以“柳华”、“铁人”的笔名在《救亡日报》和《团结周刊》上发表文章,以示中共与敌后人民同在。身在上海,刘少文对组织和指导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尤为热心。1938年四五月间,他专门写了《怎样把江南游击战争胜利地开展起来》、《怎样在抗日游击队中进行政治工作》等文章在《团结周刊》上发表,并亲自训练干部派到这些游击队去帮助工作,后又将这些武装力量移交给地方党组织。


  为教育和影响国人,刘少文指导和支持汪衡、胡愈之等翻译出版了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由黎明书局以《毛泽东自传》书名(潘汉年题写书名)发行,同时通过文化界的秘密党员和进步朋友组织出版《译报》、《长征画册》等进步书刊。为表明中共的抗战文化取向,刘少文还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积极赞助《鲁迅全集》的出版。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有很大影响的苏联传记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刘少文嘱托身边工作人员梅益翻译完成的。


 

奋战在统战、情报工作第一线,“足迹涉港澳,重庆与沪宁”

 


  从1940年夏到1949年夏,刘少文一直奋战在统战工作、情报工作第一线,有人用“足迹涉港澳,重庆与沪(上海)宁(南京)”来高度概括这一时期他的革命活动。


  1940年7月,刘少文由中共南方局派往香港,任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中央交通处港澳办事处处长,负责交通联络、机要、电台和经费工作,除保持同上海、韶关、桂林、海南岛等地联系外,还与海外一些地区建立了独立的交通联系。其间,刘少文还和潘汉年等对日军进行了鲜为人知的情报战。


  1940年春天,潘汉年来到香港,传达党中央已确定的“必须打进日伪搞出情报”的方针,该方针是经过毛泽东同意、康生主张并主持的。之后,潘汉年领导的机构开始有意识地同日本在香港的特务机构进行接触,潘亲手搞了一些假情报--主要是报纸剪贴,来换取日方情报。为慎重起见,每次出“货”(“假情报”)之前,潘汉年都先和廖承志、刘少文一同审核。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5日,香港陷落,日军封锁香港至九龙的海面交通,疯狂搜捕抗日爱国人士,在港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爱国人士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以及夏衍、金山等文艺界着名人士及其家属数百人陷入危境。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电示驻港机构负责人廖承志、潘汉年、刘少文等人,“想尽一切办法,全力营救”.在廖承志主持下,有关方面负责人进行了研究,让刘少文留港负责转移工作。在此过程中,刘少文等得到了周恩来的直接指示。在一封致廖承志、潘汉年、刘少文的电报中,周恩来指出:“港中存款全部提出,一切疏散及帮助朋友的费用,均由你们分别负责开支,并经过你们三人会议决定动用,存款共有多少,望告。”在极端危难的情况下,刘少文在广东省委、当地游击队等的协助下,组织动员了一切可能动用的力量,终于胜利地把这些抗日爱国人士秘密转移到安全地区。由于在营救工作中表现出色,刘少文受到周恩来专门致电表扬。


  1942年8月,刘少文奉令回到重庆,化名“张明”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先后任交通处处长、组织部负责人(主任秘书)、重庆工作委员会委员、南方局委员等职。在任内,刘少文直接组织开辟了川陕转移线路和重庆到中原地区的秘密交通线。此外,他还直接领导中国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会的工作,争取团结了许多对国民党失望的旧科技人员,为新中国国家建设凝聚了人才。


  1945年8月至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刘少文出任南方局情报部部长,为谈判斗争和政协会议的举行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保障,并负责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其间,他还多次安排并陪同毛泽东接见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2月底,作为周恩来的随员,刘少文随同由国、共、美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三人小组从重庆飞抵北平、张家口等地,视察停战协定执行情况,为我方代表出谋划策。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结束,国民党政府决定还都南京。1946年3月,周恩来派刘少文先行赴南京、上海,为中共代表团(在南方局基础上成立)迁移做准备。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中共代表团奉命转入地下,改组为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刘少文任副书记。194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上海分局成立,刘少文是委员之一。这段时间,刘少文分工负责统战、宣传和情报工作,为对蒋军事斗争和开展第二条反蒋战线殚精竭虑。


  1948年10月,刘少文撤到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被委任为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仍然主持统战和情报工作,为争取民主人士北上参加新政协做了大量工作。


  1949年5月8日,刘少文会同刘晓致电上海地下党领导人,对上海地下党配合与协助解放军解放上海作了周详部署。5月27日,他随军进驻上海,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轻工业处处长,将预定的财经接管工作落实得井井有条。同年10月起,刘少文投身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纺织工业部部长等职,组织领导了上海和华东地区的轻纺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筑地下长城,求知己知彼”

 


  在隐蔽斗争战线的建设上,刘少文具有远见卓识,他认为情报工作是“筑地下长城,求知己知彼”,为党的政治、军事决策服务。早在全国解放前,他就向周恩来提出了适应形势发展调整情报工作布局和工作方法的建议。


  1954年起,刘少文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四部副部长、代部长、军委第二部(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部长。当组织上选定他任军委第二部部长时,他一开始考虑自己缺乏军事斗争经验,不完全适合工作的需要,因而郑重地向上级递交书面报告,诚恳提议遴选懂军事的得力干部。组织上没有答应,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挑起担子来。其间,他参与了当时我党我军情报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是我党我军情报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文在任期内遵照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指示,严密组织了抗美援朝、台湾海峡斗争、中印边境反击战、援越抗美等情报保障,对世界形势发展特别是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国防战略的制定、外交斗争的开展,提供了必需的情报,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国防建设以及军事外交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党的领导下,刘少文和他的战友们一起,真正构筑起扞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又一道长城--地下长城。1955年9月,刘少文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