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社会学家、性学家李银河与古典自由主义理论研究者秋风,两位不同领域的大腕在视频节目中,一起跨界探讨起了未来世界的爱。
秋风认为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来的关系很“浅”,李银河则说互联网对爱情来说不是好事--很容易找到几公里之内的异性,马上就到手,这对爱情是种伤害。
李银河女士虽然是着名的社会学家,但显然不够了解互联网,估计也没有通过互联网发展过爱情,因此发生了误判。
在李银河女士看来,浪漫爱情的经典场景是在13世纪:骑着马流浪,在城堡下看到美丽的贵妇,你可望不可及,但依然对着她唱情歌。几乎要绝望的等待让爱情愈发显得美丽和珍贵,太容易得来的东西不会被珍惜,而互联网的直白与即时显然摧毁了这种最美好的感觉。
事实上,这种担心显然是一种多虑。头发有些花白的秋风先生和李银河女士一起研讨互联网是否会摧毁爱情,这本身就带有历史局限性。不由想起媒体报道郭台铭带领亲信高管到阿里巴巴参观取经,接待他们的副总看着郭周围五六十岁的随行人员,直白地说:“让年轻人来做互联网。”
道理一个样,李银河女士虽然是着名的社会学家,但显然不了解互联网,估计也没有通过互联网发展过爱情,因此发生了误判。爱情的委婉或直白,到手的快慢,其实和互联网的有无没多大关系。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飞鸽传书要三五天、半个月,而QQ留言只要一秒钟。可是中世纪飞鸽传书的那对男女有可能通完两次信不到一个月就私定终身,而今天网恋的这一对儿则可能你来我往在互联网上聊个一年半载才见面。决定爱情“到手”的快慢从来就不是互联网而是谈恋爱的“正主”本身,是不是一见钟情、猴急冲动的类型。
城堡下骑马的流浪汉和城堡中寂寞的贵妇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缩短。十六世纪,没有互联网的玛格丽特王后并没有让情人等太久,落后的通讯手段没能阻止这位大胆放荡的贵妇半夜溜出城堡和白天看上的骑士幽会;而今天,送比萨的快递和刚刚在网上下单的贵妇也不会因为互联网而频频擦出火花。
九成九的可能是贵妇在城堡的窗口上网确认支付,你开着电驴放下比萨默默走开,逾越阶层的从来都不是互联网而是爱情本身,而因为身份、性格等无望的爱情也不会因为互联网而变得容易获得。想来就算是西门庆有了互联网也不见得就能加快勾搭潘金莲的速度,如果没有线下邻居大娘的努力,西门庆的QQ交友申请应该第一时间就会被当时还是良家妇女的小潘列入黑名单,而小潘内心的天人交战也不会被网速而左右。
在我看来,互联网不仅不会摧毁爱情最美好的部分,其沟通的便利和匹配选择的特性,相反还会促成许多美好的爱情。爱情的美好是多元的,有的人喜欢爱情的神秘,有的人喜欢爱情的透明,互联网会帮助寻爱的人找到最适合的土壤。
从刻简成书的春秋战国,到纸张逐渐普及的汉唐明清,随着文明的进步,通信手段的发达,那些脍炙人口的爱情经典并没有减少,每一个时代的爱情都很美,存在即合理,互联网时代的爱情也一样。
别轻易说这不好那不好,就像70后嫌弃80后,80后质疑90后。好不好,在这个时代里爱过的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