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准奥运”项目赛事

时间:2013-11-27 08:26来源:华龙网 作者:越楚 点击: 载入中...

 

  中国人自古酷爱体育(游戏)活动,现代足球即源自殷商时代就已出现的“蹴鞠”,宋代流行的步打(捶丸)则可能是现代高尔夫的雏形,元代的“贵由赤”应该是最早的超级“马拉松”赛事。其他如射箭、马(驴)球、角抵、相扑等,都是在中国古代盛行的“准奥运”项目赛事。


  “蹴鞠”堪称中国的古典足球,也是世人公认的一项中国古代“准奥运”项目赛事。有人将蹴鞠的发明归属于上古的黄帝,这个说法大抵是附会之辞。据史料表明,蹴鞠始于商周,普及于春秋战国,至汉代已是盛行朝野的赛事,还出现了女子蹴鞠队。汉武帝刘彻便是一个蹴鞠迷,还有亲自参与玩蹴鞠的记载。名将霍去病在领兵征战时,经常组织并参与蹴鞠比赛,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军事训练科目。宋太宗玩蹴鞠图


  汉代的王公贵族有专门的“鞠城”进行蹴鞠比赛,一般是在地面上挖出一个“鞠城”,四周还有围墙与看台。正规的蹴鞠比赛分为两队,双方各有12名队员参加,以进球数多少决定胜负。一般平民百姓则只能在路旁小巷中踢“街头蹴鞠”.唐宋时的蹴鞠既有二三人玩的小型比赛,也有宫廷中数百人参加的大型比赛。宋太宗赵匡义经常上场玩蹴鞠,宋徽宗每年过生日,宫中便组织蹴鞠大赛,双方队员分着红、黑两色锦衣进行踢球比赛,赢者赏金,输者受鞭打或以黄白粉涂脸。宋朝时出现专门的蹴鞠社,其性质类似于当今的足协。


  唐代盛行的“击鞠”活动,实际上便是马球。马球萌芽于魏晋,玩球者骑于马上,手执一柄头部弯曲的球棍,用棍击打地上之球,最终以筹来计算胜负。唐代的马术发达,西域大宛又常献好马,故诸王与贵族都喜好打马球。唐玄宗即是一马球高手,他曾参加唐人与吐蕃人进行的一场马球比赛,结果把吐蕃打得大败。唐代宫廷、京师与名城中大都建有马球场,西安大明宫遗址中曾出土刻有“含光殿马球场”的石碑,陕西章怀太子墓中发现一幅打马球的壁画。更有趣的是,唐代还出现了女子驴球队,“聚女人骑驴击球,制钿驴鞍及诸服用。”(《旧唐书·郭英义传》)大概是女人骑马玩球有一定难度,便改用骑驴玩耍球。唐代的马球比赛


  宋代玩马球仍然兴盛。北宋末年每逢三月三举行诸军百戏,马球是其中主要项目。比赛时分大、小打,连宫中的嫔妃们也时常凑热闹,但玩的应该也是驴球。与马球相近则是“步打”,唐宋开始流行开来。步打是在地面上徒步持杖打球,其形制类似现代的高尔夫球。唐代玩步打主要是一些皇宫佳丽,至宋代则发展成为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大型赛事。《宋史·礼志》记载,每年三月,宋太宗都要亲自主持仪式,开展由朝中好手与民间玩家参加的步打比赛。金元时则称步打为“捶丸”,元初的《丸经》中记载有步打的场地、器具规格及比赛规则等。


  中国古代流行的另一项赛事是角抵、相扑。角抵又叫“蚩尤戏”,大概是引自《述异记》所载上古蚩尤民族头上长角而“以角抵人”.其实角抵是一种类似现代摔跤、散打、拳斗一类的角力比赛。秦朝时角抵是一种戏耍的娱乐活动,汉代时角抵已经普及。《汉书·武帝本纪》中即有角抵的记载,当时角抵活动规模盛大,轰动京城,方圆几百里的老百姓都蜂拥而来,为角抵活动助兴喝彩。唐宋时期,角抵更是盛及朝野,成为常见的游戏项目。角抵在宋代演变成相扑,宫中凡有盛宴必请相扑高手表演肋兴,民间的相扑比赛更是红火。南宋临安相国寺内,每年都会举行一二次大型的相扑、摔跤比赛,夺冠者可获旗帐、锦缎、马匹。宋代江湖艺人中还涌现出一批相扑、摔跤高手,包括赛关索、黑四娘等女中豪杰。清代时的摔跤人被称为“布库”,清廷专设“善扑营”进行管理,善扑营的布库分为三等,按等级领取钱粮。


  元代时出现一种名曰“贵由赤”的长跑比赛,应该是最早的超级马拉松赛事。“贵由赤”在蒙古语中是快行者的意思,史载始于元世祖忽必列,当年主要用于训练担任首都及皇宫警卫任务的禁卫军(蒙语叫“贵赤卫”)。“贵由赤”比赛在元大都(今北京)与内蒙古的元上都两个点同时进行,全长约90公里,是现代马拉松42.195公里的一倍多。明代陶宗仪的《辍耕录·贵由赤》对此有详尽记载。


  古人因军事需要,历代都重视射箭,而且赛事不断。囿于篇幅,不予详述。令人遗憾的是,也许是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不少竞技体育项目,往往在发展过程中由起初的竞技对抗日渐蜕化为娱乐游戏,乃至后人在编写《中国全史》时,只好将古代体育运动归入游戏大类。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我国古代有哪些“时尚”运动?
  • 中国古代十大忽悠高手
  • 古代足球也疯狂
  • 中国古代人口政策的变迁
  • 中国古代冬天女性如何健身“消寒”
  • 中国古代当兵为何叫“入伍”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