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近日连续发微博,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这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
王旭明先生对国内教育体制有深入了解,他的呼吁自有一番道理。他在微博里讲得比较清楚,就是为当前一边"英语"太强、一边"语文"太差的教育状况深感担忧。客观事实也确实如此。如今有的小孩英语单词认得不少,对汉字却是"提笔忘字";还有的人学了多年英语,结果英语讲不出口,中文表达也写不顺溜。正因如此,我认可他"解放孩子,救救汉语"的观点。
但要看到,这一现状不全是因为小学设立英语课造成的。小学开设英语课和汉语教育被弱化并不具有直接相关性,没必要混为一谈。如果说英语课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那么这个理由同样可用之于数学、德育等课程。退一步讲,就算事实如此,那也是课程安排不合理的原因。既然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怎么能把矛头对准英语教育?
英语教育成为学生负担,语文教育存在薄弱环节,这归根结底都是当前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从小学开始学英语,这样的教育设置原本不错。面对一个全球化时代,特别是当英语成为世界性通行语言,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等于掌握了通往国际交流的一把钥匙。印度在IT行业发展较快,与其具有的英语优势不无相关。而基于语言教育的特点,把英语课程挪至小学阶段,无疑也是正确的。
问题在于,英语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已不单纯是语言学习,而成为一门考试科目,关系到升学、高考等应试教育环节。这造成了学校片面追求英语考试成绩,却没有真正重视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英语是一门实用性科目,但在国内却成为应试教育的敲门砖。这不仅与英语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也造成了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掌握这门外语上。在这背景下,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等于把英语课当作应试教育的替罪羊,代其受过。
这样做既解放不了孩子,也拯救不了汉语教育。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哪怕取消小学英语课,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依然沉重,而国学教育也未必能成为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救场"工具。既要重视从小学英语,又要提高母语教育水平,这要求对英语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或者说弱化英语的应试教育功能,使其回归语言教育本位。
具体做法上,一方面是要降低小学英语在学校课程设置上的比重,不必对这门课程进行常规考试、考核,鼓励孩子在轻松阅读中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当然,这可能需要中学、大学阶段英语教育的制度配套);另一方面,不仅不能像王旭明所说的那样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相反要加强对社会少儿英语班的规范与监督,使其承担相应的英语教育功能。学英语是必要的,却不是必需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如果想让孩子尽早掌握英语,不妨通过校外教育进行自由选择。
说到底,我们该抛弃的是把英语纳入应试教育体制的做法,而不是彻底放弃学习英语这一门语言。让人感到纳闷的是,时下有些人简单地把英语教育与汉语教育乃至于国学传统对立起来,认为学英语就是崇洋媚外,抵制英语就是抵御西方文化侵略。倘若按照这种狭隘思维去看待英语教育,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