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为问鼎中原黄池约诸侯

时间:2013-09-05 08:54来源:大河报 作者:朱金中 点击: 载入中...

夫差

 

  会盟,指的是古代诸侯之间会面和结盟。

 


  遍查中国历史,诸侯会盟的时间大多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为最,战国时就很少了--这也好理解,春秋诸侯国有百十来个,所谓会盟不过是大国展示武力或互相之间媾和的舞台,小国要么站队、要么被裹挟,一群"酱油众"而已,到了战国七雄时代,基本上只剩下你死我活的斗争,除了几次妥协(比如秦赵渑池会),这种会盟已经很少有召开的必要了。

 

 

  春秋战国多烽烟,战场自古在中原。

 


  古代很多着名的诸侯会盟都发生在中原大地,比如"召陵会盟"、"葵丘会盟"、"践土之盟"等。这些会盟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大家集体Happy,对着盟主宣誓要服从、要拥护,然后"文成武德、英明神武"之类的喊喊口号;有的是化干戈为玉帛,把刀枪剑戟之类的兵器扔到预先挖好的坑里,然后宣布一些和平发展之类的谎话。


  诸侯会盟,大多数是由某个或者某几个诸侯发起,然后召集一些小诸侯国来"公费旅游","打个酱油",凑个人头,营造一种"共主"统治下的祥和气氛。孔老夫子对此很是赞赏。比如"葵丘会盟",史书记载说,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齐桓公九合诸侯,以葵丘之会最盛。在葵丘之会上,领着各"酱油诸侯"宣读盟约,大致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等。事后,孔子就感叹说"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


  细细数来,比较重要的诸侯会盟有五六次:最早的当数周武王联合八百诸侯的"孟津之誓"--这是一次改朝换代的诸侯会盟,殷商六百年江山将注定如落花般远去;齐桓公与诸侯会盟于葵丘,标志着春秋五霸的齐国达到鼎盛时期,所谓"尊王攘夷"正是齐桓公与管仲这一君一相整体规划的直接体现……最后一次重大会盟是秦赵渑池会盟,这是一次大国角逐下的媾和之会,秦与赵,这对战国双雄迫于各自后方起火,结束了对峙局面,实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当然,还有一次很重要的会盟,就是黄池大会。

 

 

  楚国称霸 风光一时

 


  黄池大会,是一次很特别的大会。


  因为,这次会盟,是夫差以主角身份闪亮登场于中原的一次称霸明证。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是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黄河流域的诸侯国才是正统王道,江淮流域甚至更南方的地方,属于未开化的蛮夷之地。一个大国的霸主地位要想得到承认,必须得在黄河流域得到证明。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孟晓骏不厌其烦地劝说成东青运作新梦想在华尔街纳斯达克上市,就是这个道理。


  江淮一带,有两个文化圈,一个是荆楚文化,一个是吴越文化,南方的楚国、吴国和越国,自有其独特精妙之处,也有其剽悍军队和卓越将领,但你再有本事,再有能力,中原地区的诸侯国不知道你,不认可你,你依旧等于零。成东青对孟晓骏说:"只有我们站在纽交所挥槌的那一刻他们才会真正看到你、认可你、尊重你--晓骏,吃完饭,咱们去攻陷美国。"同理,吴楚只有站在中原会盟舞台上的那一刻,才配得到霸主的名誉。


  最早认识到这一哲理的是楚庄王。这位早年颓废的君王在发明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千古成语佳句后,突然觉悟,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


  楚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力迅速发展。不甘寂寞的楚庄王不满足于在蛮夷之地称王称霸,决意到中原地区和老牌诸侯国掰掰手腕。


  当时中原诸侯仍以晋国实力最强,它西抑秦东制齐。自公元前605年起,晋楚争霸进入白热化,楚庄王的劲敌晋国为了夺取中原霸权,屡屡出兵郑、宋。楚庄王一轮又一轮的攻势,被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联盟死死地按在了家门口,多年努力皆为泡影,令楚人失望不已。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发动即位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进军--北上攻郑。激战三个月,占领郑国,楚、郑结盟。随后楚国退兵三十里,静待晋军。


  可是看到晋军强大阵容后,楚庄王和群臣觉得打不过晋军,决定派出议和大臣,和平解决事端。但议和大臣到了晋军大营后,擅自将议和书改成了挑战书,楚庄王只好硬着头皮北上,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居然大败晋军,从而饮马黄河。


  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等十四国于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推举楚国为盟主,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但荆楚之国毕竟没有中原诸侯那种高雅气质,中原诸侯们也看不起南蛮子一身的"野蛮气息",楚国争霸期间的一些无理举动,也让周天子和诸侯们异常反感。楚庄王曾陈兵洛水,周天子派王孙满去劳军,楚庄王竟然很赤裸裸地询问天子九鼎的轻重。王孙满毫不客气地说:"欲一统天下,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对于这种"暴发户"诸侯,中原霸主晋国在楚庄王病死后,趁机反扑,楚国遭受重大打击,险些被灭。


  楚庄王退出历史舞台后,南方崛起的另一个国家,吴国,也加入到称霸中原的队伍中来。


  吴国能避免楚国的失败结局吗?

 

 

  黄池古碑 古朴沧桑

 


  出封丘县城十余公里往南而行,来到荆隆宫乡坝台村,这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时值盛夏,绿树成荫,知了闲鸣,午后的阳光洒在黄土铺垫的村庄小路上,让坝台村显得古朴而又寂静。


  坝台村紧靠黄河大堤,高高的堤坝能并排跑两辆汽车。顺着大堤往北不过百余步,就到了坝台村。在村门口修自行车的李大爷听说我要找黄池碑,忙放下手中的活儿,领着我往村东头走。


  "黄池碑?知道,知道。说是春秋时候,吴王夫差,就是后来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打败那个,在我们黄池这领着诸侯聚会呢。"李大爷讲一句回头看我一眼,似乎担心他说的话不对,"年代太久了,村里人也就知道这么点,村东头还剩一座碑,其他都没了,好像碑还是受保护的呢。"


  穿过村庄,在村东头的一大块空地上,果然立着一块古碑。古碑坐落在一块不高的土堆上,下面还有青砖砌成的台阶,石碑约两米高,上书"古黄池"三个大字。我仔细看了看碑文,此碑是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 年)由当地知县所立。石碑磨损得比较厉害,显得古朴沧桑,当年的黄池大会是何等的盛况,而如今只剩下一座古碑立在这里,记录着那个时代的辉煌。


  据李大爷说,他小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有这块石碑,不过除了石碑,几乎没有其他古物。后来文物部门来这考察后,专门用砖砌了碑楼加以保护。


  古黄池碑附近还有两块石碑,分别为1986年被河南省政府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立的石碑和2004年封丘县政府对文物保护范围所做的说明碑。


  千年沧桑,白驹过隙,当年的诸侯盛会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如今,只有一块古碑仍立在这里,仿佛向世人讲述着当年诸侯会盟的盛况与辉煌。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