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让我的人生急转弯

时间:2013-09-04 08:22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冯瑛冰 点击: 载入中...

高考

 

  高考,现在越来越成为社会争议的一个焦点、难点。可是,32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字眼,心中充满的只有新奇的希望。正是高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如果不是邓小平力主恢复高考制度,我可能只是个养殖专业户或者是进城务工的农民。而现在,我成了一名知识分子。


  过了32年,我仍清楚地记得,命运是怎样转折的。


  1978年春节前的一天,村办学校的班主任通知我到公社--那时还未改称乡--中学参加考试,既没说考什么,也没说为什么考。我带上所有的课本骑上自行车赶往考场,半路书包带都压断了。莫名其妙的考试只进行了语文和数学两门,就莫名其妙地被打发回家了。一切又归于正常和平常。此时,我并不知道国家已开始拨乱反正,中断了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恢复,而这次考试正是县里为迎接新时期第二次高校招生进行的选拔。此时,父母正在为我筹划托关系进县城当工人,而我最大的理想是在村里做个拖拉机手。尽管看了电影《海港》后觉得像韩小强那样期望当个海员"漂洋过海,周游世界"挺浪漫,但我明白这于一个还没出过县境的农家子弟太不着边际,连梦想都算不上。


  过了一周,我接到通知,春节后到县第一中学读书,准备参加高考。随之而来的,是"大学"、"高等教育"等陌生的概念和新奇的希望。此刻我才想起,赴考那天,春风虽仍料峭,春光却已很明媚了。


  临考如同临战。一大堆"高考复习提纲"发下来,覆盖了时间和空间。由于此前参加劳动多于上课,学习量大得来不及讲解。由于地理、历史几乎从未学过,古今中外丰富得如入迷宫。我们开始了最简单也最难过的死记硬背。那不足半年的倒计时,吃不香睡不稳,时时处处念念有词仿佛得了癔症。没有人在后面督促。没有人在生活上照顾。也正是这百多个日夜"头悬梁锥刺股"的冲刺,使我通过了高考的独木桥。


  与我同时进入考场、同时考上大学的,有曾教过我语文、数学、物理的三位初、高中老师。他们都已娶妻生子。


  入学报到时,我在表格中不知所措地填上了三个岁数:15、16、17.这是因为,在故乡,计算年龄讲周岁和虚岁--以生于上半年还是下半年为线,增一岁或减一岁。如此,我便要么15岁,要么17岁。填表时,有同学告诉我填周岁,另有同学说应填虚岁。最后问工作人员,标准答案是填当年减出生年的余数。


  年龄的多一少一微不足道。不过,这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了我个人的一种变化,是我体会的最初的城乡变化。尔后的千变万化翻天覆地。


  入学之时,正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不断深入。几个月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这第二次革命在神州大地全面展开。我们得风气之先,经历了各种思潮的冲击,各种观念的交锋,各种变化的激荡,视野迅速拓宽,思想迅速成熟。


  回眸生长其间的20世纪,中国有过两个最为主要的思想启蒙与全面革新的时代,一个是"五四"时期,一个就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前者于我是历史,后者于我是现实。其赐予的丰厚,一天如三秋。


  四度春绿秋黄。我感受着时代的激变与激动。我接受了大学的教育与哺育。大学,是教育的塔顶。她如同一座熔炉,将矿石提炼成金属。在熊熊的高等教育炉火中,智商被训练成才气,潜质被开发成能力,幻梦被引导成理想。我被重新塑造。我被赋予另一种人生--


  从没看过一本外国文学作品,到拥有上千册古今世界名着;


  从满口乡音,到流利地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从懵懂的农家少年,到为人民鼓与呼的新闻工作者……


  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现在,人们普遍以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划定新时期。其实,高等教育的新时期,早在距此一年前即已开始。


  1977年7月,复出的邓小平自告奋勇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8月5日,他邀请全国33位科学家举行座谈会。8日,他发表了题为《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做出"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的英明决策。这是改革的先声。正是在邓小平的首先倡导和再三强调下,高校招生废弃"文革"中推荐的办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择优录取。这年12月,高等教育新时期的第一次高考比正常晚了半年举行。全国计划招生29万人,报名参考的竟达数百万人。一大批像我老师一样失学多年的大龄青年重返校园。他们属于77级。而我属于78级。从我这届开始,中国的高考每年于夏季进行。


  1978年3月18日,在兆示科学春天来临的全国科学大会的开幕式上,邓小平兴奋地说:"最近,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之后,发现了一批勤奋努力的、有才华的优秀青少年。看到他们的优异成绩,我们都感到高兴。尽管'四人帮'猖獗一时,但是,他们没有能够扑灭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热情,没有能够扼杀广大教师为党为人民精心培养下一代的革命积极性。今天,党中央这样关注科学和教育事业,这样着力于培养选拔人才,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


  这是一代伟人的评价。这是一代伟人的预言。这是一代伟人的希望。


  我有幸赶上了这个新时代,与千百万青少年一同幸运无比地赶上了这个新时代。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书生形象
  • 那年高考前夜,书香氤氲
  • 我的大学,曾经是一个虚幻的梦
  • 父爱的长度
  • 恋爱实习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