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定都南京后,刘含章奉命出任最高法院民事庭庭长,兼任中央大学和南京中央法官训练所教授。一家人搬迁到南京,一开始住在石鼓路。"当时,我才上小学二年级。后来,我们家在上海路184号盖了房子,盖好后不久,姑父李烈钧来南京任总参谋长。因为李公馆还没竣工,姑姑一家就住在了我家二楼。"
抗战时期,刘含章任贵州高等法院院长。在刘广柽的记忆中,父亲为官清廉,家庭生活清贫:"全家的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我们的衣服补了又补,哥哥穿了再给弟弟穿。我读中学的时候,因为父亲的薪水太少,不能按时给我缴纳学费,还经常被学校催缴。"
1942年,爱国将军戴安澜战死滇西,灵柩回国经过贵阳,刘广柽以童子军代表的身份参加祭奠。回家后,就向父亲提出要参军抗日。1943年,投考军校,就读于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21期骑兵科),1947年毕业。
"1948年,父亲为了抗拒国民政府任命的特别法庭庭长一职,带着全家避居上海。因为一直是清官学者,没有积蓄,生活就成了问题,很快就病重不起。而我为了躲避随军撤退台湾,一直躲在福州,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