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流送木材

时间:2013-08-17 08:12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成全 点击: 载入中...

放排

 

  松花江流送木材,当年是非常壮观的景象。自1903年开始至1974年退出历史舞台,经历了七十余载,历经了清末初期开发,沙俄盗伐,官办砍伐,日寇掠伐和建国后国家经营的各个阶段。那个时期,小兴安岭南麓没有公路,没有铁路,当地的木材运输,只有松花江流送"放排"和松花江支流河中"赶羊"这一种途径。


  松花江流送木材主要有准备作业、推河、赶羊、放排、出河五个阶段。


  流送木材需先修整河道,冬季组织工人进行规模较大的河道维修,清除大石头,拓宽狭窄河段,堵河汊子口等。夏季根据河道变化情况也要随时修整河道,保持河道通畅。


  流送木材需要备原木。在冬季到深山区河流两侧采伐木材,采伐的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黄波椤、胡桃楸、榆木,这些树种材质轻,适宜流送,还要采伐作串连杆子的小径木。冬季边采伐边造材,用"马套子"把原木运到河两岸,以备流送"赶羊".


  流送木材需要修拦河坝蓄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为了利用山中的河水流送木材,需要筑坝蓄水。根据地形和河水的流速,选在两山夹一沟的位置,用直径50厘米的原木,修筑多道6至7米高的拦河坝蓄水。每道水坝中心设一个闸门,开闸时放木材。在闸门下接水坝修筑水簸箕,加固坝下一段河床,防止冲刷闸门,缓冲原木冲撞,保护水坝和闸门。


  流送河口都要建绠口圈子,拦住河口,防止"赶羊"下来的木材流失,蓄积木材,扎排流送。建绠口圈子时,先在河口两岸分别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直径80厘米,高2米的桩子,用两根直径10厘米粗的钢丝绳通过河口,两头固定在两岸的混凝土桩子上,并绞紧在河的水面上,用原木绑扎成的三角架,把钢丝绳分段架起来。钢丝绳下串连上扎好的木排,在中间留出放原木的圈子门,用一根长件子把门挡住。木排拦在水面,随水面起伏,称为"绠漂子"."绠漂子"与河水流向成45°角,分散冲击力,防止木材撞坏绠圈子。在距离绠口圈子江的下游200米左右,扎一道漂子把江面圈起一段,拦截绠口漂散下来的原木,防止顺江流失。


  以上各阶段准备作业项目完成后,就可进入流送阶段。


  每年春季一到清明节,山上的积雪化成水,俗称"桃花水".各木材流送机构,为了使木材抢早下山,"桃花水"一下山,就开始"推河"和"赶羊"进行流送木材作业。"桃花水"下山或干旱季节河水浅时,先将各道水坝闸门关上蓄水。随着河中水位上升,流送工人用捅钩把河边的原木推进河中,称为"推河".为了防止大件子在"赶羊"时搁浅或叉垛,直径70厘米以上的大原木,提前用大锯破两半后再"推河".水坝里的河水蓄到6至7米时,满河皆水,没过两岸的小树梢,"推河"作业停止。


  "推河"停止后,立即准备开闸放水"赶羊",流送工人迅速打开闸门,木材随着开闸放水的小洪峰,飞泻冲出闸门,像一群受惊的野兽,纷纷狂奔乱蹿,顺流而下,沉闷震耳的冲撞声,洪峰的飞溅声和人的呐喊声,在山谷中回荡,呈现出各种奇特的景象。时有攒堆叉垛堵塞闸口情况发生,这时要派经验丰富、技术高超、动作灵活、手疾眼快的工人,登上叉得杂乱的木垛上,看准叉垛的关键原木,用水运压角子使劲拨动拆垛,垛刚一松动,拆垛工人就迅速跳上一根原木,骑在上面顺流而下,俗称"骑河马".在奔腾咆哮的激流里和横冲直撞的原木中觅得生路,杀出重围,漂流到安全河段上岸。拆垛的工人被尊称为"青乖子",青蛙的别称,意为拆垛工人像青蛙一样识水性,蹦跳灵活。拆垛是一项极为危险的作业,木材叉在闸口,水花飞溅,垛松动后,一旦躲闪不及,被木材撞着或落入河中,极易受伤。


  木材从闸门飞奔而下,流入河道进入了"赶羊"作业。木材借助各道水坝开闸放水形成的小洪峰,顺流而下,逐级漂流到绠口,既省力,又便于运输,运量还大。流送工人给这项作业,起了个有趣的名字,称其为"赶羊",意为像赶羊群,既贴切又形象,生动俏皮。木材随着小洪峰顺流而下,经常有木材搁浅,岸边的"赶羊"工人,将搁浅的一根根原木,重新拖入河的主流中漂走。这项作业既艰苦又危险,早春"赶羊""桃花水"冰冷刺骨,有时"赶羊"工人就得跳进河中,在刺骨的水中拖搁浅的原木。这些没有灵性的"羊群"顺势漂流,无法控制,一个个争先恐后,没有秩序。飞速而下的木材,经常在河湾和浅滩处叉成堆,越叉越多,需要"赶羊"工人及时下河推送、牵拉、疏导、引流,把一根根原木重新送到主流漂走。但是,搁浅叉垛的多是沉重的大径原木,工人需使出十二分的力气,有的需要几个人合作,在河中推拖翻动才能使原木漂走。有时几个人正使足全身力气推搁浅的原木时,上游急速源源而来的,没有灵性和知觉的"羊群"又横冲直撞而下,稍不留神被撞着,造成腿脚青一块紫一块算是幸运,被撞成骨折的时有发生。


  大雨天或连雨天,暴雨成灾,河水猛涨,造成河水出槽,常出现原木倒灌进小河汊子或冲出河道,俗称"逛花园".给"赶羊"造成极大的麻烦,要待水撤到一定程度时,抓住时机,把倒灌和冲到岸上的原木及时推送回河的主流中漂走。有时倒灌和冲到岸上的原木量大没有推送完,河水急速的撤下去了,这时就得集中大量人力,把剩下的原木抢抬到河中,往往要干好多天才能处理完。


  流送河流有几十公里长,从山上"赶羊"到松花江绠口,遇干旱季节,河水特干时,一个月只能"赶羊"3至5华里。如遇大雨或连雨天,水流适宜,每天能"赶羊"20至30华里。"赶羊"作业期长短不一,一般在农历三月份"推河",农历八月份木材全部到达绠口,最早农历七月份到达绠口,最晚时延续到农历九月份到达绠口。


  山上"赶羊"第一批木材漂流到绠口时,松花江已开江了,第一批木材一到绠口,就开始进行扎排、编排、放排作业了。


  扎排作业时,扎排工人打开绠圈子门,绠漂子上手持捅钩的工人,把原木捅出圈门,圈门下游站在江中的扎排工人,把漂下来的原木,分别按材长相等、径级相近的件子3至4根排在一起,上面放上2至4道串连杆子,用吊油和U型卡子钉牢固,即扎成了1节排。


  编排也称编筏,把2节到4节排首尾连接叫小排,把5小排到15小排,最多25小排编组在一起,用吊油联结成"软吊"大排。在木排的两侧每节小吊上安装1个棹板,用以搲水控制木排漂流方向。大木排的形状似柳叶形,两头窄中间宽,一张大排能编300至400立方米木材,最多能编640立方米木材。大木排长约80米左右,宽约20米左右,漂流在松花江上,形成了一道非常壮观的独特风景。


  松花江放排由出发地到收排的佳木斯,距离大约150至200多公里远,放排需要好几天才能到达佳木斯,放排工人需要在排中间搭上窝棚,遮风挡雨和休息;安上炉灶,准备食品,以备做饭吃。放一张排要2至7人,有头棹1人,尾棹1人,其余是识水性、身强力壮的工人,头棹统领放排的一切事务,兼任领航员,指挥放排。尾棹组织工人干活,搲棹控制方向等。


  松花江放排艰险很多,航线中有七里坑、五股流、满天星、三块石等险要江段,涡流、暗石密布。特别是三块石江段,江面窄、水浅、流急,江底是石头。木排放到这几个江段时,放排工人都是提心吊胆,倍加小心,稍有不慎,木排搁浅或撞在暗石上,把排撞散,随时会夺去工人生命。


  放排时必须在江中二流漂流,二流水深适宜,流速稍缓,容易控制木排漂流。江中大流是来往船舶的航道,木排不能抢占,加之大流水深流急,难于控制木排漂流,木排一旦进入大流,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失去控制,有时也会撞散排,一旦撞散排,那就惨了,几百米的散木顺流而下,"散羊"了,损失就大了。


  流送工人经过闯激流、过浅滩、顶风雨、战恶浪,日夜搏击,千辛万苦将木排放到佳木斯。在头棹的指挥下开始收排,木排逐渐向码头江岸靠拢,工人把缆绳一头拴在排尾靠岸侧,另一头拴牢在削了尖的大木橛子上部。这时,木排接近岸边流速并没有减多少,几个工人带着缆绳和木橛子跳到江中,上岸后喊着号子,使足全身力气拉缆绳,向上游拽木排,使木排减速靠到码头边,工人把木橛子钉在江岸上,然后加锚固定。收排也是危险作业,木排靠码头时漂流力量很大,几个工人拽缆绳的力量有限,稍有不慎会把人拖倒,拖到江中或把人颠飞起空,摔个好歹的。


  木排停靠码头后,经过检查验收完,就可以拆排出河了,1950年以前出河为人力捞抬上岸,1950年佳木斯出河场采用捣链出河机,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出河上岸的原木按树种、材长在出河场归楞外售。


  1954年采用机船拖带流送木排,随着木材生产采、集、运、归、销实行了机械化,运输采用森林铁路、公路、船运,直到1974年流送木材退出历史舞台,再也看不到流送"赶羊"、"放排"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