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艺术促进会的使命:摆得平和摆不平

时间:2013-08-08 11:16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葛佳男,肖妍琳,龙 点击: 载入中...

 

  中国宋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地。宋庄艺术促进会成立8年来,为了留住艺术家,促进会帮他们"摆平"过很多事,小到跟当地村民打架,借钱给窘迫的艺术家维持生计,大到介入当地农民跟艺术家的房产官司。


  当地领导班子更替,也给当地政府意志下成立的民间机构带来了改变和失落。


  2013年6月中旬,近20名艺术家集体静坐,以示抗议--他们没有北京户口,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不能办借读。


  这一年,北京市出了新规定,非京籍生办借读必须"五证"齐全,其中最关键的,是父母的"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办这个证需要社保缴纳证明。这条新规定卡住了大部分艺术家。


  他们静坐的对象不是教育部门,而是在通州区民政局注册的社会团体:"宋庄艺术促进会".往年,靠它开出的一纸证明,孩子们便可上学。今年,促进会也无能为力了。


  静坐事件后不到半个月,2013年7月6日晚上22时,艺术批评家栗宪庭连续办了9年的电影培训班,办不成了。二十多名学生被集中送往一家指定的宾馆,第二天将被遣送回原籍或北京火车站。


  对此,栗宪庭十分无奈,尽管他有"当代中国艺术教父"之称,还担任着宋庄艺术促进会的副会长。


  现在,不光是促进会无能为力,甚至也不是宋庄、通州能说了算的。

 

 

  那年宋庄一下子多出了7万亩地……

 


  烟瘾犯了,44岁的李学来悄悄溜出去,站到画廊门外点了一根烟。这是在栗宪庭电影培训班学员被带走之前。他故意压低了接电话的声音,怕打搅正在参加拍卖的画家们。


  8年前李学来对画家们可不是这样客气,他曾经训斥他们不服从管理、自以为是、不三不四、披头散发、找抽的头型、就跟流窜人员似的……他说:"人家画的都是真善美,你们画的都是假恶丑。还'美术',你们这个应该叫'丑术'!"


  土生土长的宋庄镇小堡村人李学来站在一群画家当中,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农村干部,而且是负责治安那一块工作的。其实早先他也算跟艺术有点关系,1980年代到广东打工,他沿着铁路画广告;回到村里,他画的是"油漆彩画",上自房梁下至棺材,什么都画。1995年他在村委会当联防队长,这时候小堡村已经住上了一批画家--圆明园画家村被取缔,他们选中了偏僻的宋庄。


  办暂住证、收卫生费,联防队长的本职工作是李学来跟画家发生冲突的原因之一。艺术家多是不愿受束缚的人,哪怕只是形式上的服从。而在当地农民眼中,这些披头散发或是光头锃亮的人,跟犯罪分子差不多。李学来给画家的房子断过水电,还亲手打过好几个画家。


  "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李学来领着警察到我家来查我。"来自湖南的美术批评家杨卫1999年搬出宋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我们在宋庄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似乎自己还没犯罪就成了罪人。"他说宋庄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本地村民的宋庄,另一个则是外来艺术家的宋庄。"


  "两个宋庄"之间的紧张关系,在2004年突然有了转机。这一年镇里新来了一个叫胡介报的党委书记。


  胡介报皮肤黝黑,手指粗大,早年当过中文教师,说话不时引用毛泽东语录,也会蹦出"YES"、"政治波普"这样的字眼。他到宋庄那一年,正好赶上国务院集中清理各种重复建设的乡村工业,总共17万亩土地的宋庄,一下子多出了7万亩闲置的土地和厂房,迫切需要寻找新出路。


  发现宋庄住着三百多个画家,其中还包括方力钧这样在国际上有巨大影响的艺术家,胡介报想起《参考消息》登的一篇文章,说的是纽约的苏荷区,一个艺术家扎堆儿的地方。


  "我们为什么不能造一个中国的苏荷区?"胡介报在镇党委会上提出这个问题,乡镇官员们面面相觑,没人知道这是什么。但他们最终被说服了。


  此时,北京的另一个艺术区798,也处在初步成长期。它跟苏荷区有同样的出身--废弃工厂,更便于发展现代艺术。"798一开始去的都是学院派,草根画家则大多积聚在宋庄。这大概跟中国有深厚的乡村传统有关吧。"杨卫分析说。

 

 

  "被招安了吗"

 


  2005年10月,胡介报办了第一届"中国宋庄艺术节".没人有经验。他们把画家组织起来,沿着马路把作品摆在两边,有点地摊的意思。不少画家都躲了出去。"我们一听是政府办的就别扭。"杨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直到一个叫洪峰的公务员天天找上门来,说要请他担任"艺术总监",杨卫才知道,政府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宋庄艺术促进会".它是在通州区民政局注册的社会团体,组织机构代码780224645.它的业务主管单位是宋庄镇政府,办公室就在镇政府里。


  "不能让政府跟艺术家当面对接,那样会有障碍。"胡介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除了艺术节,他还想成立一个组织,在政府和艺术家之间起沟通作用。"促进会"的名字就是他起的。


  胡介报的前秘书洪峰担任了第一届会长。栗宪庭任副会长。当年新创刊的《宋庄艺术评论》杂志刊首语题目是《被招安了吗?》,栗宪庭也被封了一个他很不喜欢的绰号:"宋庄的宋江".


  2006年,栗宪庭在宋庄举办了第一届地下纪录片展览,有部片子"敏感",他事先给胡介报放了一遍,问:你觉得能不能放?胡介报想了想:没事儿吧。这部片子得以播出,名为《寻找林昭的灵魂》。


  作为宋庄核心区域小堡村的治保主任,李学来多了一个头衔:宋庄艺术促进会副秘书长,每个月给500元补助。胡介报看中他在村里的人脉。


  李学来刚上任没多久就出事了--一个山东画家被村支书的侄子打伤。杨卫和李学来分头出马,一个去做艺术家的工作,一个去找打人者,最后以10万元私了。私了不仅是为了降低不良影响,更为了缓和画家和农民的矛盾。此后,他每年都要处理几起这类事件。


  "画家之间发生的冲突,远比画家和老百姓的冲突要多,不是一般的多。"李学来感叹,画家的素质良莠不齐:两个画家喝着酒,争论徐悲鸿的艺术成就,争着争着就打得头破血流;一个画家去饭店喝酒,喝到凌晨两点就是不走,老板最后气得放出狼狗,将其屁股咬伤。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李学来捡起了画笔。油画,国画,有不懂的,就向画家们请教,作品出来很快就有人买。渐渐地,他也不再认为画家是"流窜人员".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