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文化消费的活力 让生活“打起精神”

时间:2013-03-29 10:04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人们常常囿于过度的物质消费,精神上却因缺少滋养而略显昏沉,唤醒文化消费的活力,就是要让人们在生活中“打起精神”。


  “北京市文化消费水平人均只有700多元”,光明日报3月28日报道,在北京市文资办日前举办的“促进北京文化消费”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北京尚有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有待挖掘。而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最近发布的《国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为1102元和165元,水平有待提高。


  鼓励文化消费意义深远,从短期看,它是扩内需的重要途径,因为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的增长潜力巨大;从长远看,文化消费对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艺术品位乃至幸福指数都大有裨益。因此,文化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引导和培育消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经费投入,为文化消费创造机会。目前,文化消费市场还存在文化产品供应不足、公共消费设施欠缺等问题。一些具有民俗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还没有被发掘出来;有些三四十万人口的县市居然连一座电影院都没有;在一些农村地区,农家书屋、流动影院还没有配备到位。在这些地方,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十分旺盛,理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为偏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民众提供文化消费的机会。


  其次,降低消费成本,营造宽松的文化消费环境。毫无疑问,我国的文化产品、服务单位价格偏高。一张电影票少则四五十元,多则上百元,单位票价高、消费频率低、整体消费能力不强……要想解决价格过高的问题,除了向市民赠送“购书券”等传统做法外,最有效的办法应是通过政策支持、税收补贴降低文化产品的单位售价,降低消费门槛。


  第三,加强文化引导,培养民众的文化消费习惯。201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我国已经进入了文化需求的旺盛期。但是,这一消费利好目前尚不明显。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开展文化消费节、文化消费月等活动,唤醒沉睡着的潜在文化消费群体。四分之三的英国人把读书作为主要休闲活动,日本、法国等国民众把欣赏歌剧、戏剧视作生活的必需,相较之下,中国民众的文化消费习惯还有待养成。


  费孝通先生说得好,“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我们鼓励文化消费,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上来。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囿于过度的物质消费,物质上非常满足,精神上却因缺少滋养而略显昏沉。唤醒文化消费的活力,就是要让人们在生活中“打起精神”。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最强大脑”王昱珩:热度会过去,生活仍是养花种草
  • 作家计文君:王熙凤是一位有生活温度的女性
  • 林清玄:追寻更高精神境界 追求生活更深刻的层次
  • 许知远:人应该像诗那样活着,诗比生活更真实
  • 许知远:人应该像诗那样活着,诗比生活更真实
  • 湖南笑星大兵:相声需要呈现生活中鲜活的东西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