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军屠城并非“杀红眼了” 有何战略考虑

时间:2012-12-11 10:49来源:《蒙古帝国》 作者:易强 点击: 载入中...

《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说,让敌人不战而降,是上上之策。蒙古军队通过屠城或在乡间大开杀戒的方式,实践着他们所理解的这种“善之善者”的战术。


根据13世纪的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以及同时代俄罗斯的编年史记录者的记载,蒙古军队很少有不屠城的做法。赵珙所撰《蒙鞑备录》写道:“城破,不问老幼妍丑、贫富逆顺,皆诛之,略不少恕。”


不过,蒙古军屠城并非只是“杀红眼了”,而是有着多种战略考虑。比如,在后勤上的考虑是,避免有限的资源被城内居民占用,避免他们为敌军制造武器或供给粮食等。而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屠城所制造的恐怖气氛,可以震慑敌国其余各地的平民,动摇敌军的抵抗意志。


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巴菲尔德如此写道:


蒙古人完全明白其人力和兵力上的不足,因此把“恐怖”作为战争工具,动摇抵抗者的战斗力。投降而后又反叛的城市,比如赫拉特(阿富汗西部城市),是蒙古军队祭刀的对象。蒙古人无法派重兵驻守被攻陷的城池,因此,他们会将可能制造麻烦的地区夷为平地。农耕国家的历史学家无法理解这种行为,因为农耕国家发动入侵战争的目的,是获得敌国的生产人口,即能创造财富的劳动力。


公元1221年,托雷曾宽恕巴菲尔德笔下提到的赫拉特城,在设置一名地方长官之后,蒙古大军就离开了。不久之后,当地居民发动了起义,并杀掉了蒙古官员。于是,成吉思汗率8万大军再次攻克赫拉特,城中几十万居民几乎被屠尽,只有40人幸免于难。[1]


蒙古军队还通过夸大兵力的方式以瓦解敌方的军心。比如,公元1258年,蒙哥入侵四川之时,仅率领了4万兵马,但是对外则号称10万。有时则通过巧计,使敌军误以为其军力颇壮。彭大雅所著《黑鞑事略》记载了这种巧计:“待其兵寡,然后则先以土撒,后以木拖,使尘冲天地,疑兵众,每每自溃。”当然,根据情况的需要,蒙古军有时也会隐藏自己的兵力,使对方因轻敌而上当。


蒙古军队还会使用离间计,破坏敌人内部的团结。公元1241年4月,蒙古大军入侵匈牙利期间,匈牙利突然有谣言流传,说躲避在其境内的钦察人 寻求匈牙利庇护的蒙古人的仇人 是蒙古人的间谍,于是,匈牙利人与钦察人的结盟被破坏,这种局面大大有利于蒙古军。


蒙古统治者会通过外交手段,拉拢互相敌对的一方,打击另外一方。正如法兰西骑士乔恩维尔所说,“蒙古人如果想与萨拉森人(中世纪时对阿拉伯人的称呼)交战,他们就会游说基督教国家出兵,如果他们想与基督徒交战,则会游说萨拉森人作战。”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